19、21世纪经济报道: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里面提到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互动的问题,怎么联动有没有相关的设想?另外,如何打通自贸试验区和区外互动? 戴海波: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方面是承担国家的战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另外一方面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机遇。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当中,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由此可以建立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比如说在贸易中心建设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重要的一个平台,方案当中对我们提出的内外贸的一体化,可以大大推进贸易的发展。另外建设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保税展示交易的平台,这些都可以大大促进贸易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些新型贸易,比如说离岸贸易,现在自贸区里面,方兴未艾的文化贸易、总部经济和国际贸易结算中心、离岸贸易等等,并且还有跨境的电子商务,现在我们也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平台,另外还可以拓展全球的维修服务外包,所以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非常重要的平台。 第二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当中,试验区可以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比如说刚才讲的,通过“一线放开、二线高效安全管住”的贸易监管方式,可以为把上海港建设成一个国际枢纽港,上海港现在已经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上第一位了,它今后不仅是一个腹地型的国际航运中心,更向资源配置型的航运中心迈出一步,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在方案里面也非常明确,要推进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等方面的业务。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自贸试验区可以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比如说随着金融创新的政策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能力,将会进一步的增强。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可以建设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比如说刚才提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现在正在做紧张的准备,包括它的交易品种,交易的合约等等。希望在明年上半年交易平台可以开始运作。我们今后还会推出一系列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的建设,包括深化现在已经在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期货保税交割功能的进一步深化。 还有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特别是民营的银行,都会有所突破。这都是以陆家嘴[1.00% 资金 研报]为主的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一个突破。 从这些方面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的拓展,将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提供它的平台载体和突破口的作用。谢谢。 20、记者:我问一个关于负面清单的问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会不会对内资企业的负面清单管理有一个先行先试?另外,备案管理现在只有上海有负面清单,在其他的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话,备案管理会不会受到限制,就是说备案管理的法律效率怎么明确? 戴海波:我们现在对开放的理解不应该理解只是对外,对内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这方面更多在国民待遇方面要形成一致的做法。主要的方向是要为民营资本的进入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不会是用负面清单的模式,负面清单是面对外资的,所以对内来讲主要是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向着一个更加公平的准入、竞争的方向去努力。这个是我们对内、对外开放的一个理解。 现在还有超国民待遇的现象,有个别的是外资有超国民待遇的地方,这个也要按内外资一致的原则调整,总的对各类市场主体有一个公平的准入、公平的竞争营商环境的塑造。谢谢。 21、香港南华早报:我们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由贸易试验区配套规定还在修订、制定当中,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下一步的重点和亮点。 戴海波:这次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非常重视法律保障,在国家层面,我们的改革内容涉及到某一些做法,可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一些不符的地方,为了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先行探索,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对三部涉及到外商行政审批的法律当中一些条款,在自贸试验区暂停实施三年,现在还有16部法规,4部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目前也正在走程序,部分条款也要在自贸试验区暂停实施三年。暂停实施三年以后,如果我们的改革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就要推动相关法律完善。 在这个基础上,现在有12个部委已经或即将出台支持性意见,其中很多都是有关制度性保障方面,怎么样推进制度创新。上海市已经出台了一个市政府的规章,就是我们的自贸试验区的《管理办法》,另外有若干个规范性的文件,有关外资和对外投资有4个备案管理办法,另外还有1个负面清单,都是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方式来发布。 下一步地方层面来讲,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的通过地方立法,出台一个自贸试验区的条例,这也是国务院批准总体方案里的一个要求。通过地方立法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所以地方立法希望在市政府规章《管理办法》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重点可能在两个方面要用立法的方式做出规范性的表述。 一是在管理的体制方面,我们在试验区是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的方式来行使政府的职能。二是用立法的方式把制度创新固化下来,作为我们一个管理和今后执法的依据。这个工作已经启动,希望能够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因为这个是要由市人大常委会来制定的,我们也和市人大常委会在这件事情上也达成了共识,希望能够在明年上半年看到一定的成果。 22、中新社: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到很多审批制的改革和审批权的下放,在推进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一些阻力? 戴海波:总体上我们推进过程当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比如说在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把很多的管理权限都直接授权给了上海,国家工商总局专门为上海的登记制度改革还出台了支持性的意见,所以总体上各方面都非常支持。但是也不排除可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协商,凡是有更合适的做法,我们就采纳。 2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想问一个稍微宏观一点的问题,您感觉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2个月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案例给我们介绍一下。 戴海波:我的感受是每天都在变化。具体来说,第一是社会创业投资的热情进一步的激发,刚才这些数据都可以表明。第二是在政府管理的方式上,特别在投资管理这个环节,因为2个月我们主要是在投资管理的环节上做出了重大变化。原来对外商投资全部都要审批,现在改为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我们对外的投资原来也全部要审批,现在也改为备案管理的方式,登记注册原来有很多的规定,门槛很高,现在把这个办法全部改掉,从这个政府管理方式上的变化来看,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我们对贸易监管制度方面的改革,实际上结果就是首先我认为激发了这个社会的活力,或者说增强了这个社会的活力,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