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均和集团暴雷,为理解政治局会议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提供一面镜子

均和集团暴雷,为理解政治局会议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提供一面镜子

时间:2025-08-07 15:12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 作者:李锦
关于均和集团暴雷事件的分析.

  推荐老徐视界观》

  关于均和集团暴雷事件的分析
 

  李 锦

 

  今天转发《老徐视界观》的文章,说的是上海民营企业均和集团暴雷事件。这篇文章写得很透彻,揭露中国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种民营企业债务现象。对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提供智力支持。

  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30日)对城投做出了新指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这是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这意味着推动融资平台退出与转型将是下一阶段化债工作的重点。《老徐视界观》对均和集团暴雷事件分析,是对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实的提醒。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但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典型的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就是大众常说的城投。《老徐视界观》不仅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重要的是对地方融资平台出清的呼唤。
 


 

  均和集团暴雷事件,是最近刚刚发生的事件,引起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均和集团在全国的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科技智造港、创新谷等,分布在昆明、济宁、潍坊、青岛、洛阳、郑州、济南、福州、盐城、钦州、涿州等多个城市。均和集团暴雷事件,对这些城市影响不小。

  均和集团总部坐落于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资产超千亿的商业帝国。目前,集团年销售收入达人民币2,500亿元,并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03年,21岁的何旗来到上海,创立上海均和金属材料公司,从钢铁贸易起步。短短两年后,公司更名为上海均和集团,开始进军国际贸易领域。
 

  为什么500强集团转眼就塌?2024年还荣誉满载的企业,2025年就资金链断裂了?均和集团的魂人物,何旗,这位1982年出生在福建长乐的年轻人,17岁接手家族生意,是80后闽商群体中的佼佼者。近日被传失联。

  表面上,均和是一家年销售收入超2500亿的大宗贸易巨头,实则大部分营收来源于“空转流水”,本质就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左手倒右手”财务魔术,其核心模式是“空转贸易”——无货权、无现金、无实物的“三无”模式,操作路径清晰而触目惊心:

  1.合资平台设立:均和与亟需“美化”报表的地方城投合资成立贸易壳公司。

  2.虚构贸易循环:壳公司从均和“采购”巨额货物(如价值10亿的钢材),旋即“原价”卖回均和。

  3.虚假繁荣诞生:货物纹丝不动,甚至仅凭“虚拟仓单”走账,双方凭空制造出等额的虚假营收。

  这种操作,使与其合作的地方城投公司能够瞬间获得“漂亮”的财务报表,得以顺利发债融资;均和则借此堆砌起庞大的贸易规模,骗取更高的信用评级、更廉价的银行信贷和“商业巨头”的品牌光环。
 


 

  均和集团核心业务是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园+房地产的模式。因债务违约引发连锁爆雷。现在,5000多名员工失业,多地产业园烂尾,供应商货款无着。其崩塌并非突发,而是长期累积的“三无模式”(无货权、无现金、无实物)与“政企共谋”的必然结果。互联网上传言,均和实际控制人何旗已经去日本了,通过各种形式把大量资产转移到了日本。如果真是这样,实际控制人搞完钱就跑了,债务抛给各级政府与城投公司,麻烦不小。
 

  在盐城的均和乐府
 

  这家企业暴雷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出现的。《老徐视界观》文章分析了危机爆发的时间线与关键转折,暴露了从地方财政到金融体系的深层隐患,透过均和案例,看到中国企业部门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未来改革必须突破的关键方向。
 


 

  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发展方式。最近,从雪松、到正威,再到均和,都是靠大宗商品融资,然后拿钱去搞房地产,最后都失败的案例,坑死了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大宗贸易-产业园、房地产,这个模式之前在房地产好的时候靠谱,房地产行业不行了,这个模式就不靠谱了。而何旗恰恰是在2021年后大规模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见这个人的绝顶聪明,也太大胆。

  那么地方城投和政府为什么经常吃个亏呢?特别是地方政府,因为地方城投与均和合资,绝大部分都是政府让干的。原因在于目前地方政府两大压力:一是地方债务,二是地方收入。之前是靠土地财政的,就是靠卖地获得收入,来支撑自身发展和生存。现在房地产不行了,地方政府收入也就没有了。靠税收、国有企业收入、财政转移那点钱根本不够,地方政府发展其实主要靠债务。做大宗商品贸易,非常容易上规模,而且还能建设产业园,带动产业发展,解决了招商问题,这显然是一种短期经济。
 


 

  均和事件自以为最聪明实是最深刻的教训,或许在于政企关系的重构。均和模式能够持续运转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一个政企"共谋生态系统":地方政府需要GDP和招商数据,城投公司需要美化报表获取融资,而均和则借此套取金融资源。这种合谋虽然短期内满足了各方需求,却埋下了长期风险的种子。

  我同意《老徐视界观》的分析:

  均和集团的崩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那种依靠高杠杆、监管套利和政企合谋实现快速扩张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创新、有效的治理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之上。政企关系的边界重塑,要从合谋到共赢。

  地方政府应回归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本位,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产业政策应注重培育公平竞争环境,而非通过特殊优惠制造扭曲;

  官员考核应强调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而非仅仅关注短期GDP数据。
 


 

  城投公司的转型也势在必行。均和事件中,多家城投公司因与均和合资进行虚假贸易而深陷债务泥潭,暴露出城投公司普遍存在的主业模糊和预算软约束问题。地方城投等国企,尤需从这场教训中清醒,挣脱虚假繁荣的枷锁,方能在未来的风浪中真正行稳致远。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定产物,极大的缓解了当地财政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风险高、盈利能力低、政企不分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未来城投公司应当剥离融资功能,回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主业,建立与地方政府清晰的财务边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存量债务可通过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逐步化解,同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去年,中央推出「12万亿」的一揽子化债组合拳,极大地缓解了地方政府和城投的债务压力。然而,输血只是第一步,止血、造血才是终极目标。近些年,开始强调要推进「穿透式监管」,实现对企业全级次全链条的动态监控,识别经营异常、防范风险。政企不分的城投,急需厘清关系,提高透明度……均和集团暴雷事件,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为我们理解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提供一个适时而有用的案例。

  这次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并且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如何理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显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将迎来更强的监管。中央一直在强调,地方平台企业要剥离政府融资功能,要市场化转型。这次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并且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这些年,各地融资平台公司纷纷向市场化转型。据统计,仅2024年全国融资平台公司“退平台”数量近7000家。

  在实践中,这些已经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公司,有多少是“真转型”,又有多少平台公司是“假转型”,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是,“挂羊头卖狗肉”假转型的平台公司数量绝对不在少数,还在源源不断的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违规资金支持”,形成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些,是我们值得重视的。

  《老徐视界观》是著名企业管理研究专家徐怀玉开设的微信公众号。老徐是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实战派,是属于智囊型学者。其分析鞭辟入里,深刻而实用。我们都是浙大城市学院的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的研究员,特此推荐《老徐视界观》与这篇均和集团暴雷事件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