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数据赋能央企:从治理挑战到价值释放的破局之路

数据赋能央企:从治理挑战到价值释放的破局之路

时间:2025-09-09 15:40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 作者:金思宇
 在数字经济浪潮澎湃之际,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数据赋能央企:从治理挑战到价值释放的破局之路
 

  金思宇/文



 

  在数字经济浪潮澎湃之际,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央企业正积极布局数据新赛道,推动数据从资源化、资产化直至资本化的跃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然而,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数据壁垒林立、算力人才支撑不足等现实挑战,仍严重制约央企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本文立足国家数据战略背景,系统梳理央企在数据治理领域的核心瓶颈、创新实践与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央企样本”。
 

  一、政策背景:国家数据战略体系持续完善,为央企数据治理指明方向
 

  我国数据要素顶层设计加速推进,一系列重磅政策相继出台,为央企数据治理与开发应用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框架和行动指引。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首次明确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提出“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创新,为国有企业推进数据资产化奠定法律基础。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入统筹推进新阶段。其后,国家数据局与国资委联合制定《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数据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的目标。

  2023年11月,《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推开数据资产“入表”之门。2024年4月,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正会同国资委推动国企数据管理机制创新。同年7月,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数据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央企2025年基本建成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数据治理能力达到行业领先。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共同构筑起央企数据治理的“四梁八柱”。
 


 

  二、央企数据治理面临的核心挑战
 

  尽管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央企在推进数据治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数据治理机制不健全。多数央企尚未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数据治理组织与制度体系,数据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导致数据资产难以规模化应用。相关调研显示,约60%的央企数据质量合格率低于70%,严重制约价值释放。

  2. 系统孤岛与数据壁垒严重。历史原因导致央企内部信息系统分散建设、条块分割,数据共享困难。某央企内部调研表明,85%的业务系统存在数据孤岛问题,集团层面数据采集覆盖率不足60%,碎片化现象突出。

  3. 智能算力与大模型应用支撑不足。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依赖大规模GPU算力,但央企普遍存在算力资源短缺。某能源央企测算显示,完成全业务大模型训练需至少500张GPU卡,而实际配置仅100张左右,算力缺口高达80%。

  4. 复合型人才与组织能力存在短板。央企数字化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既懂业务又精通数据技术的融合型人才。据统计,某央企数字化人才占比不足5%,低于行业平均的15%,组织数据文化薄弱也制约治理效果。
 


 

  三、破局实践:央企数据治理的优秀案例与成效
 

  面对上述挑战,一批领先央企已开展系统化治理实践,涌现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案例1:某大型央企供应链数据治理

  · 挑战:供应链复杂冗长、数据孤岛林立,风险识别准确率仅50%。

  · 路径: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搭建集团级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构建数据血缘体系。

  · 成效:数据采集覆盖率达100%,质量达标率升至95%,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0%,供应链周转效率提高25%,运营成本降低15%。

  案例2:国家电网电力大数据平台

  · 挑战:传统电力调度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数据驱动决策能力。

  · 路径:建设电力大数据平台,整合用电数据,开发行为分析模型与数据中台。

  · 成效:用户用电效率提升18%,负荷波动率降低22%,年为超1000万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减少电力浪费20亿千瓦时。

  案例3:中国石油“梦想云”平台

  · 挑战:油气勘探数据分散,开发效率低、安全性差。

  · 路径:打造油气行业智能云平台,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与AI技术。

  · 成效:勘探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15%,资源发现率提高12%,安全事故率下降30%,服务2000余个油气田。

  案例4:中国建材智能生产决策系统

  · 挑战:生产数据分散,能耗高,决策缺乏支持。

  · 路径:构建生产决策模型,整合生产、销售与供应链数据。

  · 成效:生产能耗降低12%,产品合格率提升8%,设计周期缩短25%,年节约成本1.2亿元。

  案例5:深圳投控数据中台建设

  · 挑战:系统孤岛严重,数据标准不一,管理效率低。

  · 路径:搭建统一数据中台,建立全流程治理机制。

  · 成效:实现数据采集覆盖率、标准统一率100%,质量达标率98%,管理决策效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5000万元。
 


 

  四、启示与未来路径:数据治理的关键成功要素
 

  基于上述实践,可总结出央企数据治理的五大成功要素:

  1. 强化顶层设计:将数据战略纳入集团发展规划,设立集团级数据治理委员会,明确实施路径。如中国建材将数据驱动写入“十四五”规划。

  2. 建设统一平台:通过数据中台、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底座,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国家电网的电力大数据平台即为范例。

  3. 深耕业务场景:以供应链、生产、营销等核心业务痛点为导向,确保数据治理与业务增值紧密结合。

  4. 聚焦价值释放:推动数据资产化、服务化,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如深投控数据中台直接赋能管理决策。

  5. 开放生态合作:积极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缩短治理周期。某央企借助第三方团队将治理周期从2年压缩至6个月。
 


 

  五、结语:以数据治理驱动央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前,央企数据治理已实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赋能”的重大转变,数据应用正从“可用”向“好用”加速演进。随着“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深入落实,央企数据治理进入体系化推进新阶段。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力量,央企将在数据资产化、交易流通与服务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数据治理并非技术项目的终点,而是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当数据真正成为核心资产、数据驱动成为决策主流,央企将有效告别“规模扩张”传统模式,迈向“质量跃升”的新范式。其成功经验不仅为自身转型升级赋能,也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央企范式”,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不可或缺的数据力量。
  金思宇系经济学家,中国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合作贸易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顾问、泛亚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