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张国清在黑龙江讲国企改革发展,三大技术攻关显得突出

张国清在黑龙江讲国企改革发展,三大技术攻关显得突出

时间:2025-04-18 12:06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 作者:李锦
张国清在黑龙江讲国企改革发展,三大技术攻关显得突出。

  张国清在黑龙江讲国企改革发展,三大技术攻关显得突出
 

  李锦


 

  中美贸易关税战与科技战是紧密相连的,从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14日至16日在黑龙江调研讲话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地位突出。这个讲话,关于国企改革内容,显得浓缩;关于科技创新,显得展开;三大技术攻关,空前突出。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是出发点
 

  张国清在黑龙江强调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持续增强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导语看,“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是个核心词,是国企改革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具体内容看,张国清看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属于哈电集团)、大庆油田(属于中国石油)、中国一重等企业,都是中央企业。他强调,国有企业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承担重要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是这次调研讲话的纲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具体内容,呈现由微观向宏观发展的层次。

  目前,国家战略对国企最急迫的需要是什么?是科技自强。中美关税战与科技战的本质是同一战略竞争的两种手段,关税战是科技战的“先锋”。关税作为科技遏制的“经济武器”, 科技战倒逼关税升级,目前整个世界将很快进入供应链重构阶段。所以,张国清在黑龙江调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讲科技攻关,很显突出。


 

  对国企改革发展,张国清讲了三句话
 

  张国清在黑龙江强调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讲改革,二讲发展。因为张副总理分管安全,也讲安全,这里就不展开了。

  从发展的角度谈,这里五句话,是五个层次。1、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健全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3、加快“根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4、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5、不断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把第三点与前后几句结构成一个系统,是过去没有的,显然,对三项技术创新,很重视。

  从改革的角度讲了两条。

  一条是功能性改革。这里四句话,是四个层次。1、要落实“三个集中”要求;2、深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3、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到主责主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4、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具体事情;而资源高效配置到主责主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显得新鲜。

  一条是机制性改革。也是四层意思:1、要强化内在价值、长期价值导向;2、完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机制;3、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4、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这里,把考核评价机制放在激励约束机制前面。因为考核评价机制,更为紧迫。
 

  为何突出强调加速突破三大技术?
 

  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主线,加快“根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这个重要组合,就很引人注意了。

  张国清讲的国有企业加快“根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根”技术通常指的是核心技术或基础技术,是其他技术发展的基础,比如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机技术。颠覆性技术则是指那些可能彻底改变现有产业或社会运作方式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现在强调,其急迫性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以及国家战略安全的考虑。从短期看,关税是施压工具,科技封锁是遏制手段。从长期看,胜负取决于谁能率先突破“根技术”(如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重构全球价值链。  例如,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促使中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避免被“卡脖子”。而颠覆性技术往往具有高风险,市场不确定性大,可能导致投资回报周期长,很难。

  1. 国际技术封锁的倒逼效应。卡脖子”清单的紧迫性:美国对华技术管制清单(如EDA软件、光刻机、高端芯片)已覆盖14纳米及以下制程,迫使中国必须实现半导体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2、全球产业链重构。西方推动“友岸外包”(如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520亿美元吸引半导体产业回流),中国若无法突破根技术,将面临“断链”风险。

  3、国家战略安全的刚性需求。 数字主权争夺, 国防科技“代差”危机。

  4、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转型升级“天花板”突破。新能源(光伏、氢能)、生物制造(细胞工厂)、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是突破“中等技术陷阱”的关键。

  三大技术攻关,我们将面临多重挑战,包括 1. 技术积累的代际鸿沟;2、  创新生态的体制性约束;3. 颠覆性技术“死亡之谷”跨越;4. 国际标准与生态主导权争夺。

  张国清强调国有企业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承担重要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这句话放在主题地位,我们应该认真领会。

  在“无人区”探索中重构竞争力,加速突破三大技术,时间紧迫,国有企业任务很重。
 


 

  张国清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加快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新华社哈尔滨4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14日至16日在黑龙江调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持续增强区域应急救援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张国清先后到哈尔滨汽轮机厂、大庆油田、中国一重等企业,详细了解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等情况。他强调,国有企业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承担重要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加快“根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要落实“三个集中”要求,深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到主责主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强化内在价值、长期价值导向,完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机制,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在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张国清实地调研工程建设、队伍筹建等情况。他强调,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是重大灾害救援的尖刀和拳头力量,要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要针对洪涝、森林火灾等灾害特点和区域应急需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快专业消防救援力量入驻,配足配齐装备物资,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强化实战训练,确保中心建成之日即应急救援战斗力形成之时。要健全完善指挥运行机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协同衔接,确保发生灾害时敏捷反应、快速出动,跨区域高效支援、协调联动,更好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需要。

  其间,张国清还来到有关乳品企业,检查婴幼儿乳粉安全监管工作,强调要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管控,强化全链条监管质效,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