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把简政放权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2015-03-30 13:33 ] [王满传] 简政放权落实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监管能不能跟得上。很多地方不是不愿意改革,而是担心出乱子。比如我们到一些市县去,他们担心放权后食品安全出问题,所以,中央反复强调要放管结合。放和管怎么处理好?我认为,第一,有些方面放权需要放缓节奏,不能一步到位。第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使监管能跟上。[ 2015-03-30 13:34 ] [王满传] 简政放权,经过科学认证,虽然有阻力但只要强有力地推,还是能做到的。但是监管能力的建设这个工作可能更难,需要有队伍、相应的专业技术,还要创新监管体制。今年提出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把各个部门的行政执法队伍整合,可避免多头执法,同时有利于形成合力有效监管。另外要依托一些现代技术,比如大数据,比如说建立信用体系进行监管,这就要求在监管方面有更多的创新。[ 2015-03-30 13:34 ] [主持人] 降低了准入门槛,但是加强了事后监管,对政府的行政能力也有新的要求。[ 2015-03-30 13:34 ] [王满传] 对。应该说简政放权减少了审批,对政府来说要求比以前更高了,因为在人员编制不能突破的前提下要改变过去那种管理方式,要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更有效地来管理,还要提高效率,提高方便程度,所以对政府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都更高了。[ 2015-03-30 13:34 ] [主持人] 影响“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哪些因素?[ 2015-03-30 13:35 ] [王满传] 国务院取消下放的事项要落实,有几个方面:首先,最先一公里,就是这些权力下放合不合理,是不是该放的你放了。还有中梗阻的问题,省市是不是有截留。最后一公里怎么落实,我们感觉确实是有关这样一些因素。[ 2015-03-30 13:35 ] [王满传] 影响“最后一公里”的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在地方上遇到阻力,明放暗不放。比如把审批改成备案。备案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备案你不能做,就跟审批没多大差别,只是换了一个名称,不想放权就用别的办法“截留”。第二种是告知性的备案,办完以后来告知我一声。这个影响不太大。[ 2015-03-30 13:35 ] [王满传] 第二,从政府工作角度来看确实不敢放权。官员会担心一旦出了事,守土有责,要承担责任。那么为了保证不出事,就放缓或者想其他办法。中介服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有的事项地方政府按照中央要求下放权力或者转移了,移交给社会组织,但社会组织还没有这个能力,运作不规范,还要收费等等,所以就会出现企业反映的“还不如在政府部门审批”的情况。当然,还有的时候就出现社会组织跟政府原来主管部门之间有很密切联系等“红顶中介”现象。[ 2015-03-30 13:35 ] [王满传] 第三,相应法律法规尚未修改,所以不能下放或取消。比如对民办学校校长的聘任,现在不用再审批了,但有的地方说,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负责人要像公办学校走相应程序,所以不敢落实。[ 2015-03-30 13:36 ] [王满传] 第四,部门之间的权力下放不协调。有的部门下放取消,但是相关部门没有。比如有地方反映,地方投资审批权已经取消或下放,但是规划、土地用地指标的审批权力不下放,还是落实不了。[ 2015-03-30 13:36 ] [主持人] 感谢王教授给我们梳理了关于权力清单的意义以及落实的现实情况和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力清单的落实既是考验政府行政能力,也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配合的问题。非常感谢网友收看我们的节目,下次再见。[ 2015-03-30 13:36 ]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