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中午在铁路边上的米粉摊吃了份米粉。晚上到了一个叫对亭的小车站。规规矩矩的给站长大人递上介绍信,他没任何表情,旁边几个年青人,大概是车站工作人员,嘻嘻哈哈的继续聊着天,仿佛我们是空气,根本不存在。站长公事公办的吩咐食堂的人为我们热饭、热菜。我们公事公办的每人交四两粮票、一角五分钱。吃饭的时候,站长已安排人在候车室为我们铺上稻草,席子。食堂的阿姨提来桶热水,给我们洗脸洗脚。她是唯一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好奇的人。听说是站长的爱人。对亭是个小站,若干年后,乘快车经过这,还可以看到站牌一晃而过,这几年,站牌都没看到,也许是车站太小,没存在的必要,撤了。 当年,我们就在这小小的车站度过了长征的第一夜。那一夜,候车室没一个旅客,成了我们专用寝室。不时有货车轰轰隆隆的驶过。半夜,我起来了,“卫子”也起来了,借着小便到外面看看,满天繁星,四野暗合。无声无息,无人无影。沉闷的环境,让人憋得慌。前面是什么?不知道,也不想,只想快点走出这窒息。 早晨我们早早起来。唯有“菜包子”还俯卧在床上,喊他起来,他不耐烦的双手拍打床铺发脾气。我对这个动作的印象太深了,47年后,还记得。也许在家里他就是这样赖床的。十七岁,正是睡懒觉的年龄。公允的说,这是“菜包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赖床。其他的人都没赖过床,说好几点钟起床就几点钟起床。从踏上长征的第一天起,我们一瞬间便成熟了。 广西境内的步行乏善可陈。到底是边陲之地,南蛮荒夷,文革的烈火还没燎原到此地。后来,广西曾出现过“贫下中农最高法院”,对“黑五类”和反对派大开杀戒,这不算文革。只能说是邪恶理论催生出来的反人类罪行,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越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年我们沿途只在桂林看到一点文革的痕迹。市中心残存的大字报在显示着,这里曾“火”过。文革初期,桂林籍北大学生张铁锚带领一帮人到此煽风点火,曾热闹一阵。桂林“老多”响当当,硬梆梆,颇有名气。现在想起来,桂林在广西得文革风气之先,大概与大学生想来“甲天下”一游有关,玩也玩了,顺便“放放火”。我们去时,火已经烧完。市中心还可寻到一块“张铁锚联络站”的牌子,纯属虚张声势。 在广西境内印象最深的是发放毛主席语录传单的情景。出发前,我们领了上万张花花绿绿的毛主席语录传单,向沿途老百姓发放。广西的老百姓对毛泽东思想还真有感情,每到一处,只要我们掏出传单,便有群众围过来。拿到 者,如获至宝,没拿到者,懊悔不已。来到矮岭,柳州铁路局线路大修工地,前后几十公里,民工看到我们经过,竞主动列队伸手来要传单。看到这争先恐后、如饥似渴的场景,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制定的沿途有六七个省,发传单要细水长流的计划彻底改变,上万张传单到了矮岭就分发殆尽。 后来,我回家向家人讲述广西老百姓偏爱毛主席语录传单时,当时正以“牛鬼蛇神”身份在矮岭劳动改造的父亲不以为然的说了句,他们要了是揩屁股。 湖南 热情的让人喘不过气 与广西文革的烈火不旺,人气不足、群众热情不高相比,湖南人从心底里发出的对文革的热情,又一次让人窒息。 长征到桂林后,我们就离开铁路,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走,一来好走些,二来可以看看风土人情,接触下老百姓。进入湖南第一站,是东安县的一个养路工班。到的时候很晚,吃饭睡觉与在广西没什么不同的感觉。第二天醒来, 晚上没发现我们的工班工人,此时围拢过来,热情的问我们从哪来,去哪里,昨晚睡得好不好。早晨吃的是钵子蒸的干饭。这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广西早餐一般就是稀饭、馒头或米粉,没有干饭吃。我们大为感叹,湖南到底是鱼米之乡, 生活比广西好多了。钵子饭有二两的,四两的,炊事员打开巨大的方型木制蒸笼,厨房内弥漫着腾腾热气,一个劲的劝我们尽量吃,只说没有好菜,饭要吃饱,吃饱了才有力气走路。饭后我们照例要交钱和粮票,炊事员像被打了一下,连连摆手,那怎么要得?你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呀,吃饭还要钱?不是文化革命,请都请你们不来。这话真说得我们心花怒放,一瞬间,我们的形像无比高大,斗志昂扬得可以去解放全世界了。 从此,我们就像是客人行走在三湘大地,到处是笑脸,到处是热气腾腾的饭菜,而且很重要的一条,从此吃饭不交钱。我们是毛主席请来闹革命的客人,吃饭还要交钱吗?在湖南是主人不收钱,在其它地方主人收钱我们也不给,打个白条子,美其名曰是借,却从没想过还。心底里还会嘀咕一句,没觉悟。长征回来后,专管打白条的“卫子”接到个别地方寄来催讨钱粮的信,回信过去,又被“查无此人”退回。我们也再没理这档事。这点钱粮,大概就算在文化大革命“损失最小最小”的帐上了。 湖南人对串联学生的热情,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从湖南的第二站黎家坪开始到韶山,我们一路享受的是老百姓的迎来送往的待遇。上一站的大队派人专程送我们到下一站,下一站又如此迎送。这种迎送在衡阳白果达到高潮。 白果,毛泽东八十多年前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大加赞赏的“痞子运动”的风云之地。三十年后,表现出她无比绅士、无比热情的另一面。进入白果境内,四处可见红红经绿绿的标语。还没到公社大门,远远看到有老百姓 敲锣打鼓、红旗招展,我们吃了一惊,以为又有什么最新指示发表,走近才发现,是欢迎我们的,这使我们受宠若惊,原本一个个灰头土脸,现在却挺胸抬头,面带笑意向群众招手致谢。着实体验了一盘刚刚打了胜战凯旋归来的红军战士的喜悦之情。吃饭是腊鱼腊肉,八碗八碟,像过年一样。当时想,到底是老人家有远见灼识。分得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对地主无所不用其极的“痞子”,对我们是如此热情大方。转而一想,如果他们知道我们是没资格参 加红卫兵的“黑崽子”,会不会马上变脸,把我们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念头一闪而过,马上在诱人的腊肉香味中被吞噬得无影无踪。 湖南人对红卫兵的热情,在岳阳又看到了一个极致。红卫兵接待站包下了一个《洞庭春》的旅店,吃饭的餐厅是旅店对面新起的一幢二轻工业大楼,上百张桌子排开,开饭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人声鼎沸,蔚为壮观。旅店热水洗澡二十四小时开放。有补衣服、补鞋子的服务,概不收费,只需签个字即可。为串联的学生考虑得如此周到的服务,在全国绝无仅有,堪称第一。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