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征程:以企业家精神点亮中国式现代化之光
金思宇/文
引言
当世界站在技术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拐点,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战略定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幅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里,企业家精神犹如不灭的灯塔,不仅指引着市场经济的航向,更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核心动力。历史的长卷清晰记载: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可或缺的战略力量。
一、时代坐标:企业家精神的新内涵与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浪潮,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激烈碰撞,全球经济在复苏与衰退间艰难平衡,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令人瞩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已突破5400万户,在企业总量中占比攀升至93.1%,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民营经济持续发挥“56789”的重要作用,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经营主体数量,这一组生动数字勾勒出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画卷。
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特殊而珍贵的社会资源,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经济学家熊彼特所描述的“创造性破坏”的源泉,更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平衡效率与公平、协调活力与秩序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企业家精神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迭代创新、市场开拓拓展、价值持续创造,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共同富裕的有力推动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促进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践行者,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者。
二、创新引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特质与实践写照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企业家群体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创新活力。华为在面对严峻外部环境的挑战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经费达到1650亿元,在全球专利申请量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宁德时代凭借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等颠覆性技术,引领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易四方、云辇等突破性技术,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2万辆,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这些卓越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家对创新信念的执着坚守。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3万亿元,同比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77.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4.9万家增长至2023年的约46万家,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超过1.2万家,它们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 开拓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中国企业家以非凡勇气开拓新兴市场。2023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到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民营企业正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技术出海”“标准出海”转型升级,展现出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家群体展现出愈加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新希望集团深入推进“五五工程”,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带动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阿里巴巴持续实施“热土计划”,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腾讯先后投入千亿资金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和“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据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13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精准帮扶7.5万个村庄,产业投入超过1200亿元。
三、突破困局:新时代企业家的发展挑战与战略机遇 尽管成就显著,企业家前行道路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市场需求不足与企业成本高企并存、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仍需深化,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中需要克服的现实障碍。 具体而言,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三难”问题:融资难——虽然政策持续发力,但信用贷款覆盖率仍有提升空间,调研显示,仅有约35%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能够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创新难——基础研发投入不足,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需完善;转型难——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门槛和资金压力。
但同时要看到,新时代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释放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催生出百万亿级绿色低碳市场;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启动,开辟了数字经济新蓝海;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孕育着大健康产业黄金发展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激活了县域经济巨大潜力。这些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环境营造: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系统工程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类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普遍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关键。需要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加快建设,合肥、深圳、杭州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布局落地,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金融支持方面,科创板、北交所的设立和改革,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6月,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80余家,总市值约6.8万亿元;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50家,总市值超4500亿元。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核心保障。2023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惠及企业3.7万家;全国著作权质押登记金额达到895.7亿元,同比增长104.5%。这些数据反映了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显著提升和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五、面向未来: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融合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企业家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企业家勇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强布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 推动共同富裕,要求企业家争当共享发展的践行者。通过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员工成长通道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据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力军。 促进绿色发展,要求企业家甘当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主动作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4.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超过4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1%。
参与全球治理,要求企业家敢当国际竞争的开拓者。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国际标准制定、全球规则重构中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疫情防控等领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语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企业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创新为志,以实干为要,以担当为荣,企业家精神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企业家精神的蓬勃涌动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速实现!
历史将铭记这个伟大时代,时代将不负这些卓越的建设者。当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当企业家精神融入民族血脉,中国经济发展的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征程上,每一位企业家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让我们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乘风破浪的勇毅,共同书写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商业文明新篇章! (编辑:思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