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务必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
龙继辉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和使用,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这段时间,两则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小事”引发许多网友共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定能答好民生答卷。(1月2日《人民日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干部为人民服务,履行人民公朴的神圣职责,这是干部的分内之事,必须做好,决不能应付了事。需知:群众之事,再小也是大事。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说得好:“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群众“心上事”就是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理所当然的头等大事,是否做好群众“心上事”是检验干部实绩的一项关键指标。 因此,干部务必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这是习近平主席对干部的殷切期望。为此,干部需要在两个方面提高自己,以更好地做好群众“心上事”。首先,干部需要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干部思想素质越高,越容易身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越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落地落实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本领强,才能办得又快又好。 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需要问需于民。好心就要办好事,办成事,而不能把好事办砸了。好心办坏事,这是决对不能容忍的。群众有什么“心上事”,要问需于民,决对不能揣摩,必须忠实于民意。群众有什么“心上事”,要由群众“我的地盘我做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群众的“心上事”,要群众“点单”,干部“端菜”。可以通过信箱、邮箱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群众的“心上事”。收集群众“心上事”,要应收集尽收集,不可挂一漏万,更不可搞选择性“遗忘”。 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需要问计于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为了把群众的“心上事”做好,需要广开言路,集中民智民慧,共同把群众的“心上事”办好。收集到群众“心上事”之后,要广泛征求群众的“金点子”。之后,再召开个“诸葛会”,认真研究对策,画好“路线图”,便于精准“施工”。 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需要问效于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是否把群众“心上事”变成干部“上心事”,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感同身受,因而最有发言权。因此,要问效于民。再根据干部办事成效的好坏、大小,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该矫正的就要矫正,该推倒重来的就要推倒重来。总之,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群众的“心上事”做得完美无瑕,让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总是能享受到十全十美的贴心服务。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