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就要做到有“三寓意”
龙继辉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调研,和乡亲们围坐一起,聊家常、话振兴。“改进调查研究”位列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明确要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以上率下、身体力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3月30日《人民日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党员干部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这是对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纯洁党风政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由之路。说到就要做到有“三寓意”,值得我们深思并努力践行。 寓意之一,为人民服务要敢于承诺。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一个人在战斗,必须集中民智民慧,凝心聚力,调动起14亿多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希望照进现实的镜子里。集中民智民慧,需要党员干部通过讲话的形式积极引导和发动人民群众。同时,更需要党员干部做出承诺,取信于民,以此凝聚共识,共筑中国梦。党员干部要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每一年都应对所办好事实事进行庄严承诺,列出具体事项、具体举措、责任人、完成时限等。 寓意之二,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兑现承诺。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不是作秀,承诺就是责任。党员干部承诺之后,就要千方百计去想办法践诺,并坚决全部兑现承诺。要按照承诺的时限打表推进,不折不扣地加以完成,决不出现“烂尾楼”。言而无信是做人的大忌。如果党员干部言而无信,承诺之后不兑现,人民群众就会离心离德,同床异梦,就难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会功败垂成。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高手在民间。失信于民,怎能问计于民呢?不问计于民,怎能集中民智民慧搞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呢? 寓意之三,为人民服务要甘于接受监督。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接受人民的监督是理所当然的事。从法理上讲,人民相当于委托人的角色,党员干部相当于受托人的角色。委托人监督受托人,是有法可依的。换句话说,党员干部有接受人民监督的法定义务和法定责任。从道义上讲,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更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由此,党员干部必须对人民负责,向人民汇报工作、学习和生活,受人民全方位的“24小时”的在线监督。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