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装荟”看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角色
陈祖恒 首届“香港时装荟”于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圆满举行,既是香港纺织製衣业界一大重要里程碑,象征香港时装迈向世界重要的一步,更是彰显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纺织时装枢纽之时尚及文旅盛事。随着行政长官在新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把“时装荟”发展为年度盛事,打造香港成为亚洲时装设计中心,笔者期望恒常化的“时装荟”能透过深化跨界别和产业之间的互动,办得更国际化和盛事化,并透过业界的实际行动,助港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壮大本港作为亚洲的国际纺织时装枢纽地位。 过去两年,笔者联同特区政府、业界同仁持续努力,成功促成“时装荟”首度举行。今次“时装荟”是一个重要的新开始,既是推动本港业界及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提升香港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成功向全球展示了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纺织时装枢纽之独特地位。
此次“时装荟”共有超过16万人次参与,涵盖了来自25个国家或地区的业界人士、设计师、名人、政商界及国际品牌代表等,媒体价值(PR Value)接近两亿港元,社交媒体触及数至少有逾亿次,充分显示“时装荟”在国际舞台的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成功凭着各方共同努力为港带来人气和财气。
发挥桥梁角色强化业界联系 “Vogue Loves Hong Kong”是“时装荟”最备受国际瞩目的重头戏。这场在西九艺术公园举行的时尚盛事,冬奥冠军谷爱凌、韩国女团2NE1队长CL、《鱿鱼游戏》韩星魏化儁、《Emily in Paris》男星Lucien Laviscount等多位国际巨星参与,浓厚时尚氛围,彰显香港作为在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和商业多方面的国际魅力。此外,“时装荟”还与12位顶尖的国际时尚网红合作,包括少女时代前成员郑秀妍、泰国女星黛薇卡.霍内(Davika Hoorne)、泰国男星苏帕西.宗澈瓦(Mew)等。 上述名人和潮流网红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于全球具知名度,单计上述7人在Instagram的粉丝量已超过6千万人,透过他们接受访问及在社交平台发文,分享参与“时装荟”及到访香港的真实体验,以软性手法传播香港真实且正面的国际形象,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亚洲时尚故事,体现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时尚及文化交流枢纽的重要功能。 在“Vogue Loves Hong Kong”举行的同日,由笔者与业界牵头成立的香港时装协会,圆满举办了一场午餐会,云集海内外时尚业界、行业协会、国际时尚品牌高管、学术机构、金融界、地产界等代表,也有来自上海时装周组委会、新加坡时装协会、日本时装周组委会等海内外业界的领导们,就深化时装与不同产业跨界融合、拓展更多商机和区域合作,筑建合作及沟通桥梁展开讨论。
其他重点活动如“时尚高峰”、“VIRTUOSE:高级订制服的艺术”、“Couture Reverie”、“时尚联盟─引领工装美学”等也取得巨大成功。以“时装高峰”为例,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领袖和专家聚集一堂,探讨时尚行业的未来趋势与挑战,并讨论如何通过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化行业内的交流和合作,并发挥香港作为“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以香港为桥梁,强化与中国纺联、东盟纺联等海内外纺织业界的联系。
打造全球时尚交流首选平台 展望未来,笔者对恒常化后的“时装荟”充满期待,希望来年起能在多季度举办更多样化的时装活动,吸引更多国际参与者,为香港经济带来更大效益,更好发挥作为亚洲内最重要的国际纺织时装枢纽之地位。 随着电子商贸迅速发展,笔者建议“时装荟”可结合电商模式和线上销售,让参与者购买心宜的参展产品,延续盛事的影响力之余,还能为品牌创造可持续的经济收益和商机。以是次“时装荟”为例,据笔者初步了解,有来自柬埔寨的品牌在“时装荟”获青睐,成功售出系列作品,该品牌创办人亦落实移居香港拓展业务。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具备“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和“八大中心”的定位,配合高度国际化、中西文化荟萃、丰富国际商贸网络和“走出去”经验,加上香港纺织、製衣及时装业具有深厚的发展底蕴和基础。包括有Vivienne Tam、Robert Wun等蜚声国际的本地设计师。 笔者深信“时装荟”继续充分发挥香港优势和业界所长,打造香港成为全球时尚交流及汇聚海内外品牌的首选平台,走出属于具中国特色和香港的时尚之路,在国际时尚舞台上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为祖国和香港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祖恒:经民联立法会议员)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