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对“中部崛起支点”阐述得缜密、透彻、有力
李 锦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1月在湖北考察时赋予湖北的重要使命任务。坐落中国之“中”的湖北,如何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湖北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角时,对“中部崛起支点论”阐述得缜密、透彻、有力。
读了王忠林讲话,有一个感觉,这仿佛是一篇系统、全面而有新意、有深度的一篇论文。细一想,这一篇讲话有“策论”之好,当然是水平很高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策论”。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个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定位,都有要求。在各省调研考察时,消息的标题与导语中,往往把题目出来了。而各省的书记就是答题人,而“新春第一会”就是交卷的时候。 看了湖北的开春讲话,容易想起历史上考试的“策论”。举子们的苦读十年,往往就是为此一举。古代状元策不论是策论题目,还是对策内容,都是从政治与国家治理的现实出发,回答和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思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宋朝考生吕溱参加殿试时, 他紧扣皇上试题《富民之要在节俭》, 写道:“国用既节, 民财乃丰, 故此富民之要, 率归节俭之中。”仁宗认为他写得有气魄, 作文又言简意明, 说理透辟。而思维敏捷, 写作速度快, 交卷早的考生易中状元,如宋朝考生张孝祥、王十朋, 明朝考生杨慎, 他们的会试、殿试文章不仅写得好, 而且不打草稿, 下笔千言, 一挥而就, 先后高中状元。明代状元赵秉忠不仅以其高超的文才登科,更因其深刻的治国之道而留名青史。他在殿试中在回答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的问题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他提出了“立纪纲,饬法度”的观点,强调了确立社会规范和整饬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他的回答深思熟虑,旁征博引,不仅理论严密,而且具有实际可行性。一个省委书记的治省之道,绝非考试那么简单。然而,王忠林讲话,一看完,确有策论之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尤其是怎么做,回答得非常精彩,使人想起这些历史上的策论佳作。 我们知道,总书记对湖北提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任务,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角色。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地处中部地区的中部,南有湖南,北有河南、山西,东有江西、安徽,相比其他中部省份,应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城市优势等。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重要战略支点,说明承担的使命特殊;其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说明湖北要为国家部署的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其三,加快建成,说明党中央交给了湖北明确的现实任务,必须完成。总体看,这既是对湖北优势和发展势头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对湖北勇攀高峰的激励与鞭策,湖北应当扛好这份使命和责任。
对于为什么对湖北提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是总书记下达的任务,“为什么”已经明确,这里无须展开。讲得多,就跑题了。王忠林需要回答的是下半段,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姑且把王忠林的答卷放在怎么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来解读。
一是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体系,拿出的时间之快。
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是2024年11月在湖北考察时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时间才过去两个多月,湖北省便对总书记的中部崛起支点论述提出完整的贯彻落实思路,而且形成体系。王忠林说,当前,湖北发展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内生动力迸发期、枢纽地位重塑期、干事创业黄金期,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是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理解之精准。 王忠林从两个层面回答。第一个层面,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点”概念;第二个层面,精要阐释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内涵。在此前的会议中,王忠林曾多次阐述。“新春第一会”上,王忠林再次从两个层面重申: 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更好服务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什么是支点标准?支点建设,就是要以综合实力领先、科技创新先行、现代产业引领、枢纽地位凸显、改革开放示范、城乡区域协调、生态环境优渥、文化繁荣兴盛为显著特征,以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为主攻方向,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为此,王忠林说强调,“要认清优势、厚植胜势,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决心。”
三是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目标之明确。 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建设支点,湖北又将走出怎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王忠林提出“两步走”战略: 到2030年,力争全省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跨越进位、中部领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到2035年,综合实力、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前列,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功能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重塑,美丽湖北高标准建成,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四是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路径之明确,措施之有力。 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就任务而言,涉及很多方面,要把握的核心问题。王忠林强调,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最为精彩的是: 一是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 二是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 四是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 五是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 六是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 七是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 这七个方面,标题制作精美,182个字,每个部分26个字(连标点符号)。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工整对仗,读起来很整齐,有工仗之美,有韵律之美,有内涵之美,更有厚实之美。且内容扎实,目标具体。因为篇幅,具体内容在此并不列举。
我们注意,“七个力”实际上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建设的能力,尤其要重视的第一个方面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这是关键。支点就是支撑点。一座大厦、一座大桥要有柱础,才能屹立不倒。不同领域的支点有很多,最有支撑力的支点可谓之重要战略支点。湖北提出以经济实力领先、枢纽地位彰显、科技创新策源、现代产业引领八个特征,以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为主攻方向,方向和路径很明确。
五是对“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要求之具体。使得体系之完整得以实现。 如何强化支点建设的战略保障?湖北全省党员干部今年怎么干?王忠林发出动员令,提出全省党员干部要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能力意识等五种意识。 “新春第一会”,湖北向全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湖北将牢牢把握加快建成支点的战略定位、战略任务、战略机遇,切实扛起支点建设的战略使命。从文章的逻辑结构来看,这是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是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策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对各个省市区在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使命任务,都提出具体要求,如果各地大员都能像湖北这样,像举子考试一样,对总书记提出的考题拿出完整和切实可行思路、具体的目标与落实的措施,我们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就一定能更快些、更好些。
总书记是出卷人、各省书记、省长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过去的举子考试,是书生论道。一个省治省方略,其境界、其难度、其对策,绝非书生论道所能比拟。策论,在古代考试中,特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这种文体以论点为中心,围绕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策论的内容构成主要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策论的特点在于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策论注重逻辑严密性和表达准确性,要求论述逻辑清晰、思路明确、语言精炼。因此,在当代社会,学习和掌握策论的方法论和技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觉得,湖北省委书记的新春第一会上的讲话,能够使人想到这种策论之美,当然远远超过策论功能。当然,这个讲话,是集体的智慧,有些观点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出现,是人民参与的过程。总体上,这次讲话很强的逻辑性与语言形式上策论之美,说明准备这个讲话是下功夫的。也是今年开春第一会,各省书记讲话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家。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个省在新发展格局中都出了题目,出了考卷。相信每个省的都能在“谋全局”中“谋一域”,拿出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省级“策论”来。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