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李锦评说】龙年,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李锦评说】龙年,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时间:2025-01-28 19:49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 作者:李锦
龙年,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龙年,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李 锦


 

  岁聿云暮,新元肇启。今天是龙年,明天就是蛇年了。当我又一次站在时间的渡口,以智者的理性与热忱,向您致以新春问候的时候,我想说的是过去的龙年,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龙年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起舞。今天,我们看到了天边桅杆的一角,新质生产力的地平线出现在东方。
 

  去年今日,我一天写作18个小时的新质生产力
 

  过去一年,世界的褶皱里写满不确定性的注脚。当很多人陷入"躺平"焦虑时,我们国家的最新一次思想、理论与科技的交锋,在为混沌的世界绘制认知坐标。

  还记得,去年今天的中午,也是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日子。我和出版社提出《新质生产力与新国企》的研究与书稿写作。这件事情是因为元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起的。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7日领导同志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来的。考察时仅仅提出一个名词,并没有展开来讲。开始,几乎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到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到了,也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最初的理解,多出于智慧的考虑,一个是“先立后破”,要立起来,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一个是“以进促稳”,要前进才能保证稳定,这两点是出于智慧的考虑。然而更更深远的意义,更大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那都是元月31日以后的事情了,就是兔年除夕前。

  元月31日,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的讲话,讲得那么长,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提出来,在党的历史上是并不多见的。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一个新问题进行理论诠释,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生产力到新型生产关系,人才、教育、科技讲得这么透,是罕见的。尽管这次会议打的牌子是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眼前的经济问题,而新质生产力是中华民族腾飞、长远发展的国运问题,是中美两个大国的百年巨变的竞争问题。我是从政治学上思考新时代的定位问题。

  不能不说,2024年到来的时候,有一种悲观的气氛笼罩在人们心头。特朗普又要回来了,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关税问题,贸易问题,科技竞争问题。这时,新冠疫情后内需刺激不上来,一种“渺茫论”“灰暗论”而不是”光明论”,在舆论上大行其道。

  在这时候,上面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确实为人们很难理解。在总书记做出系统解释以后。我很快地查资料,发现在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那一次带着政治局委员到中关村去,除了新质生产力这个词没有讲,其他的都讲了,应该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目前的一个手段。当然更多的人是从讲政治的角度理解,上面讲了,执行吧。

  我是从智库角度思考的,是“为天地立心”角度思考的。中国国有企业有3600万人的庞大队伍,是党和国家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需要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几篇理论文章出来,而我要解读一个理论体系,很难,然而我上马了。一个人,一支枪,没有马。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

  于是,从去年的今天开始,我把沙发床和办公桌放在一起,连续8天,每天写18个小时,都最多是20个小时,日夜兼程。我把国企新质生产力与新国企这本书的初稿的一半写出来了,为的是赶时间。我累倒了,脖子伸不直了,眼睛看不清了。整整一个春节,我都沉浸的写作中。因为全国国有企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要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我的整个春节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这件事情上来了。
 

   蛇年伊始,一场源自中国的“DeepSeek旋风”
 

  一年下来了,不光是这本书的出版,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龙年过去了,蛇年到来了,龙年留下什么变化?

  过去的一年,国家经济上保持5%的增长,底线站住脚了,亮点就是新质生产力。看一个人,看一个单位,看一个国家,行不行?怎么样?一看大的方面站住脚了,二是亮点突出了,有这两条就行了。主要的问题站住脚,经济保持5%的增长,是世界大的经济体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交了一个很好的账。亮点是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成长。

  去年此时,因为特朗普要上来,要继续对我们经济制裁,一时间人人心惶惶,觉得华为完了,科技完了,科技贸易都不是美国的对手。一年下来了,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几个事情来说明,从AI到新能源汽车,提出几个事例来说明问题。

  我们这个民族在最困难的时候,从飞龙沉渊到飞龙在天,起来了,龙蛇舞,宏图起。

  我这里不能不说到我们国家的有一批年轻的企业家。这些人名字过去都没有听到过。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民族,有这样的年轻人冲在前面,我们国家是有希望的。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一个5000年文明的古国,年轻的一代起来,给我们这个民族更大的希望。

  前一阶段,李强总理接见的浙江的年轻人梁文锋,他的做法是创世纪的。

  2025年新年伊始,一场源自中国的“DeepSeek旋风”,席卷了全世界。美国政府发现,处心积虑想要阻止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帮中国年轻人用非常少的硬件资源,完全依靠创新,击碎了美国OpenAI等人工智能巨头企图用天价投入、堆叠最先进显卡等建立的“护城河”(moat),取得了媲美甚至在某些局部领域超越美国人工智能巨头的成绩。

  消息传来,这几年靠着卖最先进人工智能显卡赚得盆满钵满的英伟达,以及为英伟达代工的台积电,还有一大帮投入巨资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美国企业股价大跌,市值一度蒸发超过一万亿美元。尤其是英伟达更是首当其冲,2025年1月27日,其股价暴跌17%。根本原因就在于,来自中国的DeepSeek证明了,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极其昂贵和先进的英伟达显卡,凭借创新,也可以实现人工智能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相当于对英伟达高出天际的市值和商业模式来了一场釜底抽薪式攻击。

  2023年华为Mate 60 Pro手机横空出世,曾经狠狠打了当时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脸的时候。从华为的Mate 60 Pro到DeepSeek,他们都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美国充满恶意、处心积虑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和封锁,根本没有束缚住中国科技领域发展、突破的脚步,反而刺激了中国相关企业和团队创新的意愿和动力。最终,中国人在美国政府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封锁之墙上,撕开了一个明晃晃的口子。

  如果说华为的突破,是靠着华为一贯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所有人那种背水一战的勇气、悲壮和不屈精神的话,DeepSeek的突破,更像是创始人梁文锋带着一群对机器学习软硬件都有很深刻理解,在强资源约束下,依靠兴趣和热爱,想做一点原创性创新的年轻人,在探索的路上,点亮了一盏创新的明灯,让全世界为之炫目。

  当然,这段时间,让美国政府震惊的,不仅仅有来自华为和DeepSeek这种民间企业的创新,还有来自“国家队”的创新。2024年12月26日,中国两款被外界称为是“六代机”的最先进军用飞机首飞。加上全世界最强大的两栖攻击舰076首舰下水、全世界最先进的空中预警机空警3000问世等,中国在军工领域一下子给美国端出了“八道硬菜”。
 

  我们中国出现了 汪滔、冯骥、王兴兴、梁文锋
 

  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科技突破和创新出现了一种“井喷”的态势,就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中国科技进步,“挡都挡不住”。其实,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科研领域持续高强度投入、教育领域不断产出高素质理工科人才的综合结果。一句话,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已经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一代中国人,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兴趣和热爱而努力了,这对创造力的释放效应无与伦比。当然,我们也要“感谢”美国政府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它真的是在14亿多中国人中间激发出了一种同仇敌忾、奋发有为、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一直在想,也许,这种精神本来就深藏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在过去5000多年里每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它们就会被解开封印,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帮助我们这个民族冲破一道道艰难险阻,再次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eepSeek和我上面提到的以及我上面没有提到的各种科技突破,充分证明:

  我们一定要相信年轻人,当中国人在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之后,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在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了。他们更多地开始为了兴趣和热爱而努力,他们不甘于拾人牙慧,跟在美国后面跑,他们已经彻底地开始平视美西方乃至全世界,这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动力和自信。这将推动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做出原创性突破。今天,我们只是看到了天边桅杆的一角,但中国创新的“超豪华航母舰队”已经在远方的地平线之下呼之欲出了。

  让我感动的是,无论是大疆的创始人汪滔,还是《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还有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他们对今日之中国都有一种非常自然而又强烈的认同,他们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未来都有一种非常自然而又强烈的自信。这可能是最让美国反华分子、各路“公知”崩溃的地方——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不仅如此优秀,不仅如此充满了自信,他们还如此强烈地认同今日之中国,如此强烈地看好中国未来之发展。汪滔、冯骥、王兴兴、梁文锋,是一批新星,新的名字。不仅是马云、任正非、刘强东、张朝阳。

  此时此刻,我们能得到的最大启示可能就是,14亿多中国人确实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条道路将通向人类科技与文明的真正进步。尽管前进的路上依然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尽管前进的路上依然免不了荆棘遍地,但是,我们向前探索的决心不会有丝毫改变,我们要让14亿多中国人过上更好日子的决心不会有丝毫改变,让中国人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决心丝毫不会改变。这绝对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一个历经了5000多年风雨洗礼仍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在经历了近代100多年最黑暗、最悲痛的沉沦之后,生发出的一种关于伟大民族复兴的宏愿,生发出的一种为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承担更大责任、付出更多努力的宏愿。

  蛇年来了,蛇年是充满智慧和顺意的一年。去年今日,当我写下《新质生产力的新国企》的时候,是除夕。此时,我想到我们的国有企业在过去的一年,达到了总资产的90万亿经济利增长速度,利润、税收能够保持增长非常不容易。最了不起的是,科技的投入是历史上空前的,去年增加了21%,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交出一个漂亮的答卷。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我们对国家会更有希望,新质生产力这一个列车已经走上新的轨道,将风驰电掣般向前进,明年更有希望。
 

  我做的事情是使人获得头脑的清明
 

  显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学术与智慧的韧性生长。我是"向下扎根"的研究者。证明我理论之树常青的是,我在去年做了十件事情。首当其冲的是,我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写了35篇文章。总书记参加会议做出关于企业方面的讲话,我是“发稿不过夜”的,一般是领导讲话两个小时便要发表出来的。第二件事情,引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全方位国企解读,写了24篇约15万字。我坚守国企舆论引领的主阵地,每战必出。一年写了170篇文章,差不多两天一篇,内容大部分是国企,突出的是国企改革。第四件事情,对“核心功能在前”,写了13篇文章呼吁。第六件事情,对功能性改革定性的呼吁,提出这次改革是功能性改革。第七件事情,提出配置生产力的理论观点。第九件事情,总结9个典型,提出对“以资本换时间”发展生产力的策略。第十件事情,对民营经济调查,提出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

  马克斯·韦伯的箴言与诸君共勉:"学术工作的终极意义,在于使人获得头脑的清明。"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以理性之光照亮前路,用扎实的研究锚定文明的坐标,在思想的碰撞中孕育新的可能。我做的事情,常常是“周围唯一的”“无法复制的”。我已经老朽,无法与梁文锋等青年才俊相比,希望在青年,在未来。我倘能在承前启后中做一智慧的桥梁,心便足矣。

  进入蛇年,中国正在“逆周期”的曲线中苦苦探索,试图解答以投资过热、消费不足、就业市场紧张、流动性过剩等为主要表现的“世纪难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来说,回答这道难题并无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循,却又不得不面对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收紧,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了。

  岁月并不静好,我们面对特朗普的强大威胁,我们很难在这个岁末年初若无其事地送上风花雪月式的祝福,惟愿祖国和生活在这里的亲朋好友一道爬坡过坎、共克时艰,成功应对困难和挑战。但这显然不够,还想借用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相赠:“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好的危机”。展望新春,数字文明的狂飙突进与文明对话的迫切需求,将社会科学与智库建设推向了更广阔的历史舞台。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瑞蛇纳福,新岁启封,春风又送暖。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们在不同战线和方向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功能。如果我们的智库研究能也算与新质生产力沾一点边的话,能够为我们的民族提供一点智慧的话,我们仍将努力。在此祝愿您:

  心之所向皆如愿,行之所往皆无憾

  在新的篇章里星河长明,光明在前

  在此,祝我的微信朋友们: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复兴在望。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