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帮扶要坚持三原则
龙继辉 “多亏驻村工作队及时帮助,家里日子又稳当了。”甘肃省临洮县八里铺镇沿川子村村民牟永生由衷地说。老牟家收入主要靠务农,前年家里有人生病,原本已经脱贫的生活,又有点“晃荡”。(1月13日《人民日报》) 随着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全部“摘帽”成功,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了皆大欢喜的全部脱贫的新局面,取得了当今世界殊的惊人成绩,成为了世界各国减贫事业的标杆和争相学习借鉴的对象。总结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诸多经验,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帮扶政策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之招。但,常态化的帮扶还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巩固脱贫成效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常态化的帮扶要坚持三原则。 常态化帮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帮扶为辅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关键。靠来靠去,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正如有句话说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最可靠。因此,持久脱贫不返贫,主要还是要靠脱贫户自己的自力更生,而不能主要靠帮扶。扶贫先扶志,改变思想是关键。所以,要教育脱贫户要有当自强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此基础之上,希望帮扶能够起到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一味寄希望于帮扶,必然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徒增笑耳罢了。 常态化帮扶要坚持产业增收为主、外出务工增收为辅的原则。俗话说得好:远走不如近爬。外出务工,收入确实可能可观。但,外出务工者把住宿费、交通费等多出来(比在当地务工)的开支一出,常常所剩不多,至少会让收入大打折扣。论结余,外出务工者可能真不如在本地务工者强。更重要的是,外出务工者难以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即使外面发展得再好,国人也有叶落归根的家乡情怀。所以,本地发展起来才是硬道理,这才是脱贫户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最佳打开方式。 常态化帮扶要坚持造血式帮扶为主、输血式帮扶为辅的原则。输血式帮扶就是对被帮扶地区或群众直接给予资金或物质上的帮助。造血式帮扶是指政府部门或社会力量通过持续性地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及消费渠道等,帮助被帮扶地区、人口增收的帮扶方式。虽然输血式帮扶可能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一旦输血式帮扶停止,被帮扶人就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生活难以为继,更不要说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了。造血式帮扶则是帮扶效果持久见效的最好载体。即使帮扶断供,被帮扶人也能顽强生存下来,并能茁壮成长,幸福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实是至理名言。因此,常态化帮扶必须坚定不移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要多从资金帮扶向项目帮扶、扶智帮扶转变,以此让脱贫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真正成为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楷模。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