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城乡融合发展才是硬道理

【评论】城乡融合发展才是硬道理

时间:2024-07-27 10:16来源:中外网 作者:龙继辉
 城乡融合发展才是硬道理。

  城乡融合发展才是硬道理

  龙继辉
 

  7月15日至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全会公报中,我们可以读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系列明确要求,体现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部署新一轮改革的鲜明指向。(7月19日新华网)

  实现共同富裕,搞好中国式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来说,公有制经济居于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实现共同富裕,搞好中国式现代化是不二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阶层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中国人共享改革成果的全民享有成果的现代化。笔者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硬道理。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和实事,努力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大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搞好农村的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农村发展较慢,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民居民居住环境较差,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幸福指数较低,远不及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高,城乡差距明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可知,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好办法、好举措。否则,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农村,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农村要通过乡村振兴来实现。发展农村,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而要付诸行动。面对百废待兴且已日渐没落的农村现实,不振兴乡村是决对不行的。不振兴乡村,城乡差别将进一步拉大,共同富裕将变得遥遥无期。这几年,各地在乡村振兴中出实招、务实功,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农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凸显。振兴乡村,人人有责。乡村振兴了,农民富裕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美丽中国”也就理想照进现实的镜子里了。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产业振兴。产业兴旺,经济繁荣。产业兴旺,人民富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没有产业振兴的给力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套话。因此,我们必须在乡村振兴方面下一番“绣花功夫”。但,农村的产业振兴,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实行一村一品的策略,不可搞“一刀切”。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产业振兴,需要发挥好农村人才的聚能变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个慢工活,周期长,见效慢。对于乡村振兴的紧迫性来说,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味道。乡村振兴需要的紧缺人才,最立竿见影的方式就是引进。虽说引进人才治标不治本,但确实是一个见效快的好办法。不过,人才引得进,还必须留得住。要通过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等方式,激励引进的人才扎根农村,以农村为家。当然,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要相得益彰,二者不可偏诶。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顾此失彼。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让引进的人才精心地培养当地的人才,以此解决本土人才缺乏、人才青黄不接的后顾之忧。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