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李锦评说】国企改革怎样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变化

【李锦评说】国企改革怎样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变化

时间:2024-04-28 08:49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中国外宣网 作者:李锦
2024年,国有企业进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阶段,我这里不是提出什么国企改革的新思路,而是响应总书记提出的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提出深化提升国企改革的见解。

   国企改革怎样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变化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授课(部分)内容

  李  锦


  2024年,国有企业进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阶段,我这里不是提出什么国企改革的新思路,而是响应总书记提出的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提出深化提升国企改革的见解,认为常规的改革继续搞涉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突出抓,目前出现两种潮流交汇的状况,一个潮流是现代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股潮流是国企的功能性改革,双流合一,自然会出现一些新变化。


 

  国企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步步走向深入。新型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关系提出要求,国企改革进入更加深入,更为主动、目标更具体的新阶段。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阶段的到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资国企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最近对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做出新的指示,这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企改革的行动指南。国有企业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近年来的国企改革,受两件事情的影响。一件是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主题的确立,一件事情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去年7月18日国企改革动员会议突出增强国企功能、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是受第一件事情的影响。因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把这个问题推向深入。新的国企改革的方案是去年7月18日动员实施的。在9月,也就是50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把新质生产力问题提出来了。经过一阶段的磨合,出现两种潮流交汇的状况,一个潮流是现代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股潮流是巩固国企改革的功能,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这两个潮流的交汇,不是互相抵触,互相矛盾,而是相通相融,双流合一。自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2023年年四月,国企改革任务是五条,《人民论坛》上的文章分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安全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五条是根据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的体系提出来的,随着核心功能放在前面,核心竞争力放在后面,进一步定性这场改革是侧重功能性改革。接着提出,在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产业链条的支撑作用和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国家十项任务排在首位的新质生产力和以现代化产业,三个功能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1、31讲话内容)。

  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列为2024年首位任务,我这里把这一条拎出来,列为国企改革总纲式任务,是需要下决心的。这是需要单独一篇文章来论述的。

  国企改革需要加强具体目标感,要有的放矢。国企改革目标不清晰,不精准,容易导致思路的混乱。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定不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国企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国企改革的重点

  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的。核心功能,明显有生产关系性质。新型生产关系,正是核心功能的体现。

  国企改革的路径

  一是创新,二是资源配置,三是转型升级。这是根据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规律提出的,也依据总书记1、31讲话内容“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别是第二条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处于中心枢纽作用,就是结构调整。现在特别强调的是做强做优主业,推进国有经济投资“三个集中”。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包括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这是2024年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企改革的标准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现代产业支撑作用和国家安全保障作用。这是与国企核心功能相呼应的,实际上是国有企业三大功能。

  国企改革的双重目标

  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自身目标,是自身的价值。而国企改革的更重要目标是国家的目标。国家目标是外在的价值,包括四个层次:1.国家发展战略;2.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高质量发展、新格局;4.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据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讲话内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这两个目标,国家目标在前、企业自身目标在后。

  在现实中,常常出现自身目标与国家目标混淆的现象,历史性目标与现时性目标混淆的现象,发展性目标与改革性目标混淆的现象。因为混淆,导致队伍思想的混乱。

  目前国企的中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样就使得改革深化了,提升了,向前推进了。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灵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仍然作为一个突破口,落脚在三个途径,三个功能,这样一个新的体系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中间加上五大任务、七大任务或者十大任务。“1十2十3十3十n”,这是我对国企改革方案调整的框架式建议。

  顺便说到,“n项任务”,应该包括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等等,也应该包括在内。这些内容,是总书记点了题的,是需要进一步强调得的。

  显然,发展与形成新质生产力时期国企改革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是必然性。这种趋势是随着现实的需要而不断不断的发展变化,国企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向前推进的过程。目前的这个状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的结果。

  二是前进性。党的十八大后的国企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体。比如说,石油天然气、电力改革,由过去的“抓住中间放开两头,到现在的“全产业链”,每个阶段的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改革标准也在变化。

  三是融通性。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分开。似乎搞了新质生产力,原来的国企改革就变了,不是这么回事。新质生产力丰富了原来的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落在实处,目标更具体了。

  我觉得2023-2025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的第一条就是很准确的。内容是结构调整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是高度吻合的。

  四是主动性。我觉得国企改革有一种以进为主,稳进并举,以进为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进入一个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五是差异性。类似国企改革国企改革的双重目标、双重任务。我们过去的改革重点是解决国企自身的目标。这个问题要理顺。还有一个差异性,是国家、国资委与企业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企制宜。

  显然,国企改革的行动方案的落实,正在充实新的内容。考核评价的标准也在调整。国资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调整,正在进行。这种调整,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明显有着新质生产力时期改革的特征。

  可以预料,新一轮国企改革思路的调整仍然在进行中。确实,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国企改革需要调整与补充。

  以上所讲的话,是一个大概的分析,作为一个研究者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