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地缘风险频发凸显中欧班列稳定器作用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30年来第一次没有任何一艘汽车运输船过境红海。”欧洲船东公司如此感叹近期红海危机影响。一段时间以来,红海安全形势持续恶化,航运公司被迫绕行,海上运输成本大幅上涨,抵达时间难以预测,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航运困局难解之际,“中欧班列提前订满”“红海危机证明中国走在了前面”等新闻标题频频见诸国际媒体报端。在红海危机等地缘风险频发、全球物流和供应链遭受冲击的背景下,中欧班列的稳定器作用更加凸显。 红海是全球海运线路上的重要航道。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在红海水域发动袭击,以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美国等对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导致局势更加紧张。很多国际航运公司被迫暂停红海航线,绕行非洲好望角,亚欧贸易往来时间成本陡增,运输成本翻了不止一番,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衡,引发连锁反应。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东亚-欧洲航线上约有47%的玩具、40%的家电产品和服装的运输正受到运费上涨和延期抵达的影响。部分工业原材料难以交货,特斯拉、沃尔沃等大型企业在比利时等地的配件工厂被迫暂停生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易物流处处长扬·霍夫曼说,红海危机“正在给本就脆弱的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带来破坏性的影响”,“这些干扰凸显了海运在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
风险面前,全球物流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霍夫曼提到的“脆弱性”,重新审视货物运输选择,寻找更安全可靠的运输方案。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2月初援引荷兰铁路桥货运公司执行董事伊戈尔·坦巴卡的话说,过去四周,中欧班列预订量增长37%,“对铁路运输的需求爆炸式激增”。中欧班列“提前订满”的主要原因,正是这条运输线提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稀缺的资源——稳定性。
1月15日,在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换装场内在进行班列换装作业。新华社发(摆风亮摄) 中欧班列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中欧班列开通数条全程时刻表线路,沿线各国铁路安排固定的车次、线路、班期和运行时间,重点对口岸站换装、交接等作业环节予以合理控制,境内外全程运输时间相对固定,为客户生产组织、物流贸易、资金周转提供了稳定预期,可以更好地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美国媒体指出,红海危机等地缘风险暴露了海上咽喉的脆弱性,相比之下跨欧亚铁路货运量的可靠性和准时性更高。 在提高供应链稳定性之外,中欧班列还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红海危机爆发后,对中欧班列的货运需求已上涨100%。从重庆输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运费因为供需关系变化增加约20%,但仍比目前海运运费便宜约三成,海运相较中欧班列已失去价格优势。效率更高是中欧班列对海运的天然优势。中欧班列从重庆发车至欧洲仅需15至20天,比红海航运快7至10天。中欧班列的效率还在不断提升。目前西安往返德国杜伊斯堡只需要10天,比2023年又缩短两天,和最早的班列相比缩短了约一周。
“红海危机证明中国走在了前面。”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如此论断,正是看到了中欧班列的更大价值: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大动脉,中欧班列已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有效扩大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往来,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动,为亚欧大陆发展注入新动力。
2月1日,满载来自哈萨克斯坦1740吨菜籽油原油的X8010次中欧班列抵达西安国际港站。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外交政策》刊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每个国家为了本国利益都应该去做的事:建立尽可能多的供应通道。这既可以对冲不可预见的供应中断,又可以增强本国的联通性和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中欧班列与海运航线不是相互竞争、争夺资源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欧贸易不可或缺的通道网络。 世界经济运转离不开全球货运和商品贸易。在地缘冲突重创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中欧班列的优势与贡献弥足珍贵。这也再次说明,在当今全球风险挑战叠加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稳定和繁荣世界经济具有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