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吕嘉健:和儿子讨论中西教育的文化区别

吕嘉健:和儿子讨论中西教育的文化区别

时间:2014-11-13 13:48来源:共识网 作者:吕嘉健
中国最大的思想障碍是:认为某种思想是可以证明其是正确的,它只反复地千篇一律地为一个简单而荒谬的观念立论,但是却不允许证伪,不允许反思, 不允许批判,结果所有人从教育里走出来之后,发现社会存在的事实与教育是完全相反的,结果中国人都失去了信仰。

  题记:本文写于几年前,当时我儿子还在悉尼的麦觉里大学读精算和经济,后来读项目管理的硕士,现在出来工作已经有几年了。当年我们一起讨论大学教育的问题。现在回头看,讨论的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现在儿子在工作里运用专业方法论相当出色,确实得益于大学里受教育的过程。刊出此文,予有兴趣者参考。

  某日,和儿子聊天。说的是教授怎样教书的问题。

  儿子在Macquarie University (Sydney)学的是精算和经济两个学位,都是学习难度很大的学科,精算尤其难学,到现在四年级,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是当初一起入学的。怎样学习这样的学科, 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逐步领会开窍的过程。

  我知道他们有一个美国来的教授,给他们上“微观经济分析”,该教授视野宏阔,每个星期上课,就给学生下发几十个经济案例,首先要阅读大量的经济学经典著作,要读很多经济信息和理论,然后给这些经济案例进行分析,做好准备,上课时进行发言讨论。每个案例都是问题,例如说到在某企业里,经理人和董事会以及下面员工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保证有一个最好的经济效益,如何平衡很多方面的意志和方法分歧,观点和利益冲突,包括市场,成本,企业目标, 董事会的意图,员工的利益和工作困难。儿子给我口头翻译了几个案例,我是外行,听得糊里糊涂的,但是从儿子陈述的案例中知道,这个美国教授用的是最好的 “研究性学习方法”,逼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儿子虽然很赞赏这个教授讲课精彩,学识渊博,幽默风趣,但是抱怨说,他要我们读太多的书了,有不少的案例,我 们连其中的问题焦点在哪里也摸不清,只能猜着理解,毕竟没有实际经验。上课时,教授深入分析后,经过大家讨论,就逐渐明白了。儿子还说,这个教授的案例全是新的,从案例的背景来看,都是最近发生的,世界各地跨国集团公司的问题,我说,自己做过教师,知道这个教授这样搜集案例,要花很多时间的,他非常敬业负 责,以我的经验来看,他采取的是最西方式的教育方法,是美国最先进的教育方式,恐怕你的其他澳洲教授没有这样的水平。他想了想后说:是的。

  儿子提到他们的教授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是:

  首先给学生们划一条曲线,说明某个经济学的定律,但是,却接着给这个定律提供无数的反例,说明在现实中这个定律和现象的关系不成立。例如失业率问题,通货膨胀问题,这个曲线模式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再接着,教授就围绕这个问题给出许多学术界著名的理论,却对这些理论一一进行分析批判,一一否 定。虽然分析精彩,涉及很多知识,但是课也到此为止了,没有给我们结论,没有告诉我们有什么解决方法。儿子说,我们因此都不知道有什么最好的方法。

  我说:其实西方式的研究论文就是这样的,不是从正面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怎样颠扑不灭,而是从反面对一个问题一一批判,排除许多反面的歧路,逐渐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经常是没有结论,只有否定性的分析批评,这个在研究方法上叫做“证伪”,出自于波普尔,后来哈耶克也继承了这种方法。波普尔的哲学体 系,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这即与经典的经验主义及其观测-归纳法泾渭分明。波普尔尤其反对观测-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间接评 测。他也认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 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 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例如,人们在检测100万头绵羊后得出“绵羊是白色的”这一理论,然而检测之外,只要有 一只黑色的绵羊存在,即可证明前面的理论错误。谁又能无穷无止地检测绵羊,以证明“绵羊是白色的”理论的绝对无误呢?)这一“可错性”推演出的“真伪不对 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这也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批判理性主义”的方法。没有结论就是最好的方法,这是西方最好的教学方法,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导师沿袭下来的最先进的 方法。我们来到西方,要彻底肃清中国思想和思维习惯的劣质影响,首先确立波普尔的哲学观念:证伪一个命题是可能的,但是你不能证明某个命题为真的,因为我 们不可能有一个普遍的真理标准,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标准,我们就无所不知了。真理就是符合事实。我认为,波普尔特别强调的是“知识成长的逻辑”,这才是最 有价值的,科学知识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对试验性猜想的自觉批判,也就是对猜想造成一种选择压力。只是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怎样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在实验中才可以得到。科学是实验,生活和工作也是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尝试(试错)从而得到成长的过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为什么?

  我先从中国的教育方式说起:在中国,从最高层的政治家开始,到下面每一个大学教授或者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永远只讲一种观点,例如马克思主义, 或者毛思想,邓理论,或者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的思想,这是定论,是不允许讨论的,是所谓的“真理”;然后围绕这个定论,旁征博引地进行正面论证, 做得滴水不漏,所谓论证有力,论据充足,举出无数的例子,证明得十分完美无缺。证明完了,课也就上完了。可是没有任何反面信息和反面观点,没有质疑,没有 其他的思考和思想的路子,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世界啊!可是这是完全虚假的空中楼阁。学生接下来就是记忆和背诵,考试的时候要求能够把教师所说的默写出来, 谁默写得最完整详细,谁就得到最高分数。我说,你在中国读书时,在初中,最害怕的不就是这样的死记硬背么?这是培养奴才和蠢材最好的方法,只教死的定论, 不教创造的方法,更不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除了教师所讲的知识,你什么都不知道。他不要求你思考,也不要你探究。这是最虚假的教育,其实最严重的还是: 连“问题”也没有产生,连问题在哪里也不知道,因此学生也就根本没有创造性。在中国,所有教师和所有教材说的都是一样的,于是所有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头脑也 是一样 的,知识结构一样,个性也一样。这样就很利于从上而下地进行管治。过去有个说法:“八亿人民一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毛的思想,人民没有自己的头脑。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