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发行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以下简称《平易近人》)一书自去年11月24日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再版四次,销售20多万册,位列各大书店畅销榜高位。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本书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将其分为形象比喻、俗文俚语和诗文引用等四个篇章,对其进行语境、语源分析,并阐述其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与社会反响,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读本。 “平易近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力量?这种力量都在何处体现?围绕这些问题,《新华访谈》专访了《平易近人》主编、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锡喜。 以下为陈锡喜教授与《新华访谈》记者的对话实录: [新华访谈]:很多人都觉得习近平的讲话特别贴近生活,包括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打老虎”“拍苍蝇”等等提法。这类提法对现在的为官者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这类灵活生动的语言体现出什么样的力量? 陈锡喜:毛泽东在延安就提出了反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碍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毛泽东批评一些人,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夸夸其谈,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以势压人。这几年这样的风气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领导干部讲话就是把文件重复一下,缺少针对性,缺乏和老百姓的沟通,居高临下。这种文风话风不改变的话,对我们的理论宣传其实是伤害很大的。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道理,擅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解疑释惑,这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力量。直面问题,直面困难,不回避矛盾。比如,以前老百姓有一种说法“反腐败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总书记说“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就能和人民群众产生共鸣。老百姓的话影响着总书记,他再把这些话进行提炼,所以具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新华访谈]:除大白话类的比喻,习近平在讲话中还经常引用古诗词。那这一类的运用又体现他什么样的理念呢? 陈锡喜:这体现了他面对历史的力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在很多讲话中能看出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领悟。他经常讲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鉴得失,知兴替”,“虚谈废物”等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他的话语表达中自然流露。 [新华访谈]:习近平的讲话立足于当下,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世界的角度解读他的话语力量呢? 陈锡喜:这个力量体现的是他面对世界的态度。在总书记的讲话中体现出一种世界视野,比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些话看上去是从古文中引用出来的,但他把它们放到新的语境中,体现了是中国怎么处理和世界的关系。他说过,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不仅要把世界的基因变成中国的基因,而且要把中国的基因变成世界的基因,那样中国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的梦。所以说,中国梦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视野。这种新的境界就是怎样在世界的机遇中发展中国,用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发展。这种世界的眼光,和原来的哀叹相比,是具有很强的震撼力的,这样可以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新华访谈]:除了面对现实,面对历史,面对世界,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陈锡喜:我感到他的的语言中还有一种面对未来的底气和力量。他说,中国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对中国梦的解释中也包含了治国理政的一些战略思维。他经常强调对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这些说法我认为都不是悬在半空的,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自信。 相关背景:《平易近人》一书是如何付梓出版的? “蛮拼的”,“点赞”,“开弓没有回头箭”……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的讲话不断成为网络热词,备受网友热议和追捧。这本“从语言文化角度来分析习近平”的书的出版过程是怎样的? 当记者问到这本书最开始的策划设想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佩英说:“我是出版人,对选题很敏感,从提供读本的角度来说,我感到习总书记的讲话确实别具特色,很平民。我就立刻想到从语言学的角度,从亲民、新颖的角度,做一本不同于其他学习解读的书。” 刘佩英给这本书取名“平易近人”,她觉得“平易近人”不仅与习近平做人、讲话的风格很吻合,还包含了他的名字。这个选题很快吸引了出版社和上海交大领导的注意。 刘佩英和她的团队着手启动了全书编写工作。2014年5月,《平易近人》一书初稿完成。关于领导人的图书属于重大选题,要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9月底,《平易近人》一书得到出版批准。此后两个月时间里,出版社组织了多方学者专家对该书进行政治把关,也找来一些资深编辑核对引文,找到原出处,包括标点符号都与原文保持一致,仅后期校样就做了十二次。 《平易近人》的编写团队以四十岁上下的中青年学者为主。主编陈锡喜是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编著丁晓萍是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副院长,从事诗词研究,另一名编著汪雨申是交大时事政治课的老师。原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曦是该书主审,对这本书进行审读和指导。 11月底,《平易近人》一书出版。成书收录了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5月期间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的共70个词条。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及社会反响,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词条被分为“形象比喻”“俗文俚语”“诗文引用”三部分,按照中宣部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十二大主题的顺序,对每篇里的词条进行排序,相同主题的词条则再按讲话时间前后进行排序。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