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新闻选择上,要始终紧扣“两结合”。要找准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作为党报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作为党报报道内容的主要价值取向。党报新闻工作者要胸怀全局看问题,重心下移找选题,心中装着大局,笔下多写群众,做到“两结合”,党报新闻才能有底气、接地气。找准结合点,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党和政府三令五申、广大群众深恶痛绝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弘扬正气,疏导热点,以建设性监督促进社会进步。 二是在报道方法上,要不断创新话语体系。一段时期以来,有的党报创新不够,习惯于板着面孔,说着官话套话,这是党报读者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党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新闻宣传规律,力减工作味、八股味,力改说教式、灌输式,勇于创新话语体系,采取平等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报道方式,用老百姓的视角,说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的感受,回答老百姓关注关心的问题。《安徽日报》在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提倡清新、朴实、活泼的新闻文风,受到了群众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安徽日报》还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文风有更大改观。 三是在传播方式上,要构建互动分享平台。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作用,不是被动的反应,而是主动的、具有推动写作进程的功能。党报必须放下身段,注重搭建与广大读者互动的平台,不能把报道单向地看成是记者的创作。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党报舆论引导既要真诚表达民意,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在多样化诉求中寻求共识。特别是面对涉及观点分歧、认识模糊的热点难点问题,党报既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又要客观公正,敢于直面复杂矛盾,主动创造互动空间,积极疏导社会情绪,巩固主流价值观念,寻求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在党报新闻发布上强化群众观。新闻发布是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新闻传播效果。一是要创新内容,权威发布。新闻宣传的内容创新,要抓住党和政府关注、广大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抓住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碰撞点,必须做到观点权威、事实权威、数字权威、分析权威、细节权威、结论权威,才能实现权威发布。二是要创新形式,独特发布。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形式创新的手段有多种,而其中的重点是抓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独家新闻。创新新闻形式,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采编人员的发现力、敏锐力、判断力、反应力、执行力、表现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独特发布。三是要创新方法,有效发布。要提倡和发扬新闻业务民主,营造创新环境,鼓励采编人员尝试探索。新闻的有效发布,在于新闻的普遍关心、共同兴趣度;在于突破行业、地域的覆盖度;在于对社会、对受众的影响度;在于对媒体品牌的提升度。四是要创新手段,及时发布。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更需创新手段、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新闻报道提速。为此,必须站在第一高度、讲究第一发现、力求第一时间、重在第一现场、找准第一落点、争抢第一发布。五是要创新文风,生动发布。新闻文风的创新,其目标是:真实、简洁、鲜明、深刻、清新、朴实、生动、活泼。要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 在现代传播与媒介融合中落实党报群众观 科技不断改变着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同样深刻影响到党报践行群众观的路径选择。党报的声音要更权威更具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特点,在现代传播与媒介融合中落实好党报群众观。 在信息传递中确立群众主导地位。新媒体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党报必须占领和主导这一重要阵地,做到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固然有反应迅速、即时海量等特点,但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的欠缺、信息来源的纷繁复杂,导致其内容泥沙俱下、真伪并存、良莠不分。同时,网络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过于碎片化,无法承载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复杂事件刨根问底式的调查,无法承载起社会各界对公共话题深刻、严肃、有价值的追问和思考,反而易在只言片语的观点宣泄中,造成非理性的喧闹。相比之下,真实性、权威性和深刻性,正是党报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是社会公信力之源,是联系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可靠的新闻发布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党报要把握正确导向,用权威、真实、深刻的新闻发布与新闻解读,积极引导舆论,营造理性、客观、平和的公共参与精神和公共讨论氛围。事实上,这也是群众对党报的真正期盼所在。近年来,在多起网络热点话题,特别是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浪潮中,每当真相扑朔迷离、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之际,来自党报的信息,因其代表官方发声,总是为公众特别关注,往往起到廓清迷雾、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安徽日报》今年2月22日开设了“记者求真”栏目,以记者的深度调查,探求事件真相,回应百姓关切,消弭认识误区,积极传递和谐社会正能量。 在多样化传播中主动为群众发声。党报在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优势的同时,必须主动出击,在新媒体上开疆拓土,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近年来,微博在设置公共话题、影响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微博因其信息来源广泛、发布即时快捷的特点,屡屡成为舆论主战场。《安徽日报》也于2012年底开通了官方微博,坚持群众观点,采用群众视角,积极为群众发声,及时正面引导舆论,策划了“关注合肥机场转场”、“关注皖北滞销大白菜”、“聚焦雾霾天气”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微直播”和报道,引起广大粉丝的热议和共鸣。在微博之外,微信正逐渐成为新兴传播平台,《安徽日报》正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及时跟进,打好主动仗。《安徽日报》官方微博在适应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还不断加强传播语态的创新,多用网民愿听、爱听、听后难忘的网络语言,发布信息,表达观点。 在媒介融合发展中满足群众需要。党报要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快创新传播业态,为群众提供易读、耐读、权威性强、服务性高的优质数字化新闻产品。同时,要注重加强新闻产品的营销和策划。一是探索建立适应党报新闻产品多样化的销售终端。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党报创新宣传方式、服务广大群众的重要路径。通过新闻信息资源整合,融入言论观点,发挥技术优势,将受众导入党报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平台中。近年来,《安徽日报》在报网融合中,由当初的单一文字、图片发布,发展到现在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论坛、微博、微信互动,PC、手机、PAD、电视等全媒体、全终端传播形态。二是探索内容提供商与渠道运营商的结合模式。党报依托独特雄厚的采编资源,编发具有公信力、感染力的新闻信息,然后提供给各个媒体和渠道供应商。通过这种方式,党报不仅跻身信息发布平台行列,由多种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也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作者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