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娱乐周刊:现在华语电影对外输出和影响,似乎没过去明显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焦雄屏:华语电影现在内需强势了,内需可以赚到的钱比输出赚到的钱又快又稳定,那它当然就不寻求往外输出。而且,往外输出它在国际市场上头其实是有一定时间规范的,比如说在上世纪90年代跟21世纪初大家对中国还充满好奇,还有兴趣透过影片去理解中国,可是现在什么都通了,外国人来中国也非常地快,非常地积极,所以他们就不需要再透过电影来做很多迷障的解除,外需现在也是大量地减少。而内需这件事情,会主导整个商业电影走向很久,起码后面五六年都还是这样子。当然,我觉得中国电影往外面输出这个方向,政府一定会鼓励,但是不是你品位、文化能跨疆域?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南都娱乐周刊:在海峡两岸三地的电影产业中,台湾相对来说是较弱的一方,未来的前景看好吗? 焦雄屏:因为我们台湾电影,长期是创作者习惯于独立制片的方式,它其实不是一个整体的产业思考。过去产业思考是靠中影,中影垮台以后到现在一个比较大的集体的走向,其实都是弯的,然后即使有个别的成功,比如说单打独斗从《海角七号》到《艋舺》,再到《那些年》或《爱》,这些电影的成功都是单个成功,没有凝聚成一个产业的力量,然后很可能它又变成跟中国大陆的一个对应关系。中国大陆市场现在很像一个宇宙大黑洞,其实是像好莱坞相对加拿大、澳洲一样,就是说你这些所谓的次英语系的国家,才能或投资很容易会被好莱坞巨头吸走,那中国将来跟台湾、香港一定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大陆)市场大嘛,是所有投资跟创作的来源。所以你看到,像现在已经发生了的香港导演北漂,这茁壮了香港的产业,可是这并不是说在它本土的产业特别茁壮,反而是产业中间的某些个人因为大陆的再生而得到求生的工具。那对台湾,我认为这个将来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台湾北漂我相信已经渐渐发生了,像钮承泽、林书宇他们有几个已经开始北漂。这个北漂,台湾人还懵然不觉产业中间已经产生了结构性的分裂。这其实是台湾电影产业将来极其严重的一个课题,但是台湾人还没搞清楚。 南都娱乐周刊:这是一个危机,但在某种程度对产业和人而言也是一种机会? 焦雄屏:任何事都可能是危机,也可能是转机,可能它一败涂地,也可能它起来。我老实说,台湾人没有理论性的基础去整理这个情况,也没有足够的数据跟量才来衡量那一种得失,它只有一些很薄弱的民粹主义在作祟。所以很多东西就是,你只要讲台湾话,或者你只要拍很台湾本土性的东西,你就成名—完全不(应该)是这样的。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