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2014年中短篇小说:土地·反腐·青年

2014年中短篇小说:土地·反腐·青年

时间:2015-01-14 14:52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王 干
 2014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平稳中见变化,在有序中见发展。一些中青年作家展示了雄厚的创作实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方方的《惟妙惟肖的爱 情》、徐贵祥的《对峙》、弋舟的《所有路的尽头》、马原的《湾格花原历险记》、叶兆言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鲁敏的《

  新观察·年度综述

  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情感是一方土地对作家的神奇赐予,而这样的小说也具有保土护壤的功能。

  2014年反腐小说比之以往更值得关注和研讨。反腐小说一贯以现实主义传统、人道胸怀和批判精神为核心,为廉洁健康的政体鼓与呼。

  “80后”作家在2014年重新引起关注,和十几年前不一样的是,这一次“80后”新的写作群体悄然形成,且风格各异,格调不俗,新的“80后”在悄悄改变着中国文学的格局。

  2014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平稳中见变化,在有序中见发展。一些中青年作家展示了雄厚的创作实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方方的《惟妙惟肖的爱 情》、徐贵祥的《对峙》、弋舟的《所有路的尽头》、马原的《湾格花原历险记》、叶兆言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鲁敏的《徐记鸭往事》、陈武的《支前》、王妹 英的《十一种光》等中篇小说在题材上、风格上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总体看来,2014年的创作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

  土地:为百姓和乡亲们立传

  土地曾经是中国作家的安身立命之处,也曾经是中国作家的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速,城乡生活的差异在消减,中国与外国的日常生活也渐渐 趋同,寻求差异、谋求异质,有赖于文学创作者发挥主体能动作用,这是作家的一个开拓性课题。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如何保留“中国文学”的特质,吁求于文学的 中国化,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今天,重提“土地”,是重申一方土地和那里的人的紧密联系。土地里面有亲人的骨殖,有先辈的血液和汗水,镌刻着中国人的 深沉记忆。在这个资讯发达、社会开放、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众声喧哗,知识分子心游八极并不难,而懂得归来并秉持对自然、故乡、人民充满热爱的创作情怀更为 难能可贵。

  满含“土地情结”的小说深植于中国的土壤,弥散着地方特色,在作品中灌注来自吾乡吾土的异质,表达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坚忍顽强、生生不息,其现 代意识、生命意识真正是有根有韵,生机沛然。虽然中国的小说历史和农业国的历史不可分割,乡土小说对农业文明而言流风遗韵不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再加上具有书写能力的知识分子渐渐远离了乡土,优秀乡土小说的数量在减少,以至于有学者感叹乡土小说的溃败乃至终结。

  2014年,乡土小说虽然大致陷入对乡土的回忆,但依旧是“中国小说”版图中应引人注目的赫然风景。新秀马金莲和老作家叶广芩、曹乃谦的乡土作 品,蓬勃如野草,高贵如雪莲。他们塑造了可爱的中国妇女、儿童形象。无论是马金莲的《绣鸳鸯》《口唤》《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还是叶广芩的《太阳 宫》,抑或曹乃谦的《初小九题》,作品中的妇女和儿童无论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还是底层农村,面对多年前的贫穷、苦难、困厄,风剑霜刀未改回忆性叙事中人物 的可爱。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在生养他们的土地上,作家记录了地方性的风土人情,他们的叙述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依靠平和、自然、质朴、客观、简练的风格, 选用甘肃腔、京腔,以及山西“莜面味”的语调,吸引了大批拥趸。

  现当代的作品内,让人觉得可爱的人物少。可爱的小说人物形象有一种清洁的品质,持守着本真本性,人们极容易通过作品获得情感和道德的认同、心灵 的安详。尤其困厄小说背景下可爱的人儿,如同冰山上开出的雪莲花,涤荡心灵的污垢。作家内心柔软、细腻,在他们笔下,读者可以看见人心和情感的风吹草动。 真善美隐藏在平凡的每一个人身上,如发暄的土地,是创作者写作的立足基础。选择近乎“细草”的作品风貌,书写凡人琐细,并非作家心中没有“大树”, 这只是一种对美学原则的取舍。马金莲、叶广芩、曹乃谦选择细弱、平易、家常,没有选择伟岸、强健、宏大的风格。他们坚持书写平凡人物的善良,坚持书写人民 生命中从未消失的美德,像棉花一样温暖人心。

  季栋梁、李亚、曹永的乡土小说像土地一样厚重。季栋梁的《黑夜长于白天》是乡村版的《风景》,作品在展现西北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原生态方面生动 真切,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体味和熟稔,黄土地上的悲催人生过往,既艰辛又粗粝,而妇女的昔日生活更加凄惨卑微。作家写出了两代女性的悲苦欢欣和她们抗争命 运的坚韧和智慧,也书写了两代女性的内心苦难和延绵浩荡的恩、情、义,发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的强音。和以往的苦难叙事作品不同,这篇小说写外部的苦难 是幌子,重视人物由深情厚谊产生的内心之难是实体。或许是因为面对宁夏的戈壁荒漠,季栋梁笔下生存的直接和粗暴代替了方方作品中的诗意和女性的伤感,但 《黑夜长于白天》中人民朴素的情感让小说厚实沉稳,大有气象。

  李亚的《自行车》通过演绎自行车在李庄的历史,恢复时代推进中的村庄,活现时光中的诸多面孔及少年的成长史。这部小说没有专注于表现作家对世事 变迁的态度,而是专注于还原人物和情感,塑造李庄群像,也为李庄建立秩序。这个虚构的李庄曾多次出现在李亚的小说之中,李亚的写作具有精神还乡的意义,他 在《自行车》中投入了浓烈如酒一样的乡愁,雄浑庄重,但饮下这杯乡情的酒,他是如此开怀,神气活现,叙事带着微醺的欢畅。

  曹永的《捕蛇师》是一曲农耕文明的挽歌,也是物欲冲击下人性异化的警钟。其歌徘徊、其声震荡,具有延宕不绝的冲击力。《捕蛇师》中象征农业文明 的神异方术,呼风唤雨,逢山开路,能招蛇救人,但其拥有者生活窘困。曹永笔下路不拾遗,插草标以指示野树、游鱼先到者先得的山中村庄,正处在城市文明的冲 击中。老父亲拥有神奇的捕蛇术,但他不以此营生,他相信蛇有灵性,而被城市文明熏陶出来却不被城市接纳的儿子,却将捕蛇作为敛财致富的方式,两代人的差异 是两种文明的冲突,最终技毁人亡。

  此外,孙家正的《老人与树》、吴克敬的《岁岁喜鹊》不约而同地写了“大树进城”现象,这一现象大约是我们这个农业国栽培史中的新页,他们对从农 村、乡野移栽大树到城市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冯俊科的《雅雀无声》写的是科技带来的土地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他笔下的乡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异;陈仓《空 麻雀》中的乡村失去了活力,而留守的女儿正为漂泊城市的父亲担忧;鲍十的《东北平原写生集》对乡土的描绘犹如一幅画,跃然纸上。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情感 是一方土地对作家的神奇赐予,而这样的小说也具有保土护壤的功能。这些作家写出了具有“原产地保护”标识的作品,坚持美学判断、情感判断,对生养他们的土 地、亲朋乡党充满感情,以写作报答大地的养育恩情,为可爱的人民立传。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