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安倍自己毁了“安倍经济学”(4)

安倍自己毁了“安倍经济学”(4)

时间:2015-01-19 09:15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季风
第三支箭长期增长战略,集中体现在2013年6月发表的《日本再兴战略》当中,其内容涉及诸多日本长期的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但许多并不是安倍任内最先提出来的。例如财政重建、放松规制、促进民间投资、提高女性及老

  第三支箭“长期增长战略”,集中体现在2013年6月发表的《日本再兴战略》当中,其内容涉及诸多日本长期的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但许多并不是安倍任内最先提出来的。例如财政重建、放松规制、促进民间投资、提高女性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积极使用年轻人才、创造新市场和推进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等等,在日本政坛已经喊了20多年。2014年6月出台的《日本再兴战略(修订版)》基本上是对《日本再兴战略》的重复或强调。该文件强调要对企业所得税制、农业、就业和医疗等“堡垒”领域进行改革,提出了近百项政策,但缺乏具体措施,基本都停留在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上。

  以上不难看出,“安倍经济学”并无新意,不过是“新瓶装旧药”,这些“旧药”过去没有治好“日本病”,今后自然也难以期待。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是短期政策,对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不起作用,取得短期效果后自然要失灵。况且,在第一支箭和第二支箭带来的短期效果消失之前,长期经济政策并没有及时跟进,贻误了战机。

  (二)“安倍经济学”理论上的缺陷

  安倍及其智囊对通缩成因出现明显误判。实际上,影响物价的真正因素是工资水平的低下,而工资提高与否并不是由货币供应关系所决定的。“安倍经济学”的出发点是通过提高通胀率来刺激民众的消费欲望和行动,寄希望于人们的心理作用。实际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道理很简单,收入不增加,手中没钱,即使有购物欲望也是枉然,这正是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其传导机制是:工资不增长甚至下降→消费减少→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可见通缩的原因来自工资减少,而不是流动性减少。从国际比较也可以得到证明,自1995年以来日本的工资一直处于慢性下降状态,而美国和欧洲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这就是近十几年来为何只有日本陷入长期通缩,而同样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欧洲各国却没有发生通缩的原因所在。私人消费约占日本GDP的近六成,收入上升是扩大私人消费的基本前提,物价上涨而工资不随之上涨,意味着实际工资的下降,必然会使百姓生活水平降低,最终导致消费更加疲软。

  (三)安倍上台后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方面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的强烈冲击,使本来就举步维艰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安倍上台后理应将恢复经济和处理福岛核电站事故放在首位。然而,他却采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而且对其经济发展有害的行动。在国内处心积虑地想要“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对外大搞所谓“积极和平主义”,执政仅仅两年时间,历访5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领土问题、历史问题上不断地刺激与挑衅中国,使中日关系跌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导致中日经济关系严重受损。2012年中日贸易下降3.9%,2013年下降5.1%,其中日本对华出口下降8.7%。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贸易总额以及贸易平衡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2013年对华出口不是下降8.7%,而是上升8.7%甚至更高,那么日本的贸易收支状况就可以大大改观。不仅如此,由于外需的增加,对GDP增长的拉动也会扩大,自然会加快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再比如,如果安倍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福岛核事故的处理上,并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就有可能减轻国民对核电的恐惧,若能得到国民的谅解就能够早日使被确认为安全的一部分核电站重新启动,这样就会大幅度减少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进口,改善贸易平衡,同时也会缓解国内电力涨价压力,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国民生活负担。再比如,安倍为了更长时间执掌政权,只考虑自身的政治生命,不顾国民的反对,恣意提前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耗资高达631多亿日元,如果这些资金用于解决福岛核电站事故或用于解决因此而背井离乡的12万难民的困境,一定会产生更大的正向效果。

  总之,安倍上台后曾一再声称要将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但事实并非如此。该做的不去做,不该做的全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安倍自己毁了“安倍经济学”。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