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倾力创作的重大历史主题杂技剧《先声》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11月5日,沈阳日报记者专访了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他表示,杂技剧《先声》问鼎文华奖,实现了中国杂技历史性突破。
◆在病痛折磨中 坚守勇攀艺术高峰的初心
站在领奖台上时,安宁心里百感交集,因为他是在病痛的折磨中率领《先声》主创团队一路过关问鼎文华奖的。 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一直心系剧目的优化提升。在化疗期间,他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排练现场。他从未因个人身体的原因而影响《先声》追求艺术高峰,而这也是他作为一名文艺战线的旗手所坚守的初心。在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期间,安宁更是拖着病体奋战在演出现场,盯紧每一个演出细节,力求在评选中以最完美的表现冲击奖项。他的行为不但让主创团队深受鼓舞,也让相关人士赞叹、钦佩不已。在他和主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杂技剧《先声》成为沈阳唯一一部同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与“文华剧目奖”两项国家级最高奖项的舞台艺术作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也成就了巅峰荣誉大满贯。
◆“双重唯一”突围 高规格舞台绽放杂技魅力
“《先声》荣膺‘文华剧目奖’,并实现‘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与文华奖的双奖大满贯时,我们整个团队都无比振奋,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荣誉背后的责任与分量。”安宁激动地说。 安宁表示,早在评选之初,《先声》就肩负着代表辽宁、代表中国杂技艺术冲击最高奖项的使命。在这样的高规格艺术盛会上,《先声》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特殊的位置——它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终评的作品,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部进入终评的杂技剧,这份“双重唯一”的身份,已让我们看到行业与评审对杂技剧创新形式的认可。 回顾评选过程,安宁表示,杂技剧《先声》经历了严苛的初评、复评环节,从全国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中突围,才有了站上终评舞台的机会。 “演出结束后,媒体对作品赞不绝口。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观众散场后的热议和媒体发布的好评报道,让《先声》的影响力在演出结束后持续发酵。而当最终获奖的消息传来,我们知道,这份认可不仅属于沈杂,更属于中国杂技行业——证明杂技剧这种形式,能在最高艺术舞台上站稳脚跟。”安宁说。
◆从“技”到“剧” 中国杂技的历史性跨越
《先声》斩获“文华剧目奖”,对中国杂技艺术而言,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杂技艺术发展迎来了重要转折点。 安宁说,长期以来,杂技艺术在国家级艺术评奖中,多局限于单项技巧类奖项,大家对杂技的认知,也往往停留在“炫技”的层面。但《先声》不同,它作为一部完整的杂技剧,不仅入围“文华剧目奖”终评,更最终斩获大奖,这意味着杂技作为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其叙事能力、思想深度和艺术完整性,得到了国家最高艺术评价体系的认可。 这份认可的意义远超奖项本身,它为中国杂技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未来会有更多杂技院团,不再只专注于打磨单个技巧动作,而是会思考如何用杂技语汇讲好一个故事,如何用肢体表达深层情感,从而推动中国杂技从“技”的展示走向“剧”的建构,实现从技艺表演到舞台艺术的全面升级。 而“双奖”大满贯的成就,更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杂技剧的潜力与价值。它证明优秀的杂技作品,既能在思想内涵上达到“五个一工程”奖的高度,也能在艺术水准上斩获文华奖,这无疑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吸引更多创作者投身杂技剧领域,为中国杂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以《先声》为起点 勇担杂技创新使命
斩获文华奖,实现“双奖”大满贯,这对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宁说,《先声》的成功,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在新时代推动艺术创新、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成果,更是集团发展的“新起点”。 “从1957年创排中国第一个高空杂技节目,到如今《先声》跻身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项行列,沈杂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安宁表示,这部作品的打磨过程,锻炼了沈杂的创作团队——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在探索“杂技如何叙事”的过程中实现了成长;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复合型演员,他们既能掌握“软钢丝”“车技”等高难度技巧,又能通过肢体语言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为集团未来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人才与经验。 “《先声》让我们看到了红色题材与杂技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这既是我们作为国有文艺院团的文化使命,也明确了集团未来创作的重要方向——深耕文化资源,用杂技讲好中国故事。”安宁坦言。 安宁表示,如今,中国杂技艺术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沈阳杂技演艺集团会继续勇立潮头。未来会创排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动中国杂技走向更高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沈阳日报 记者:盖云飞 (编辑:思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