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方土成:泪别莫高窟

方土成:泪别莫高窟

时间:2025-06-22 09:37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 作者:方土成
当一百多年前王道士清理洞窟无意发现藏经洞时,敦煌莫高窟便从此名扬天下。

  泪别莫高窟
 

  方土成


 

  当一百多年前王道士清理洞窟无意发现藏经洞时,敦煌莫高窟便从此名扬天下。

  当精美绝伦的壁画和彩塑雕像呈现在世人眼前时,敦煌莫高窟每天来朝拜参观的人便络绎不绝。

  当我和李天棋等几位好友于6月11日怀着敬仰之心走进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内心世界便与丝绸之路的文明和佛教艺术展开了心灵对话:仰望一个个飞天女、对视一尊尊“活”菩萨、回眸一幅幅山水画......仿佛置身河西走廊那座神秘的敦煌古城,聆听千年传奇的故事,还有那心酸的血泪史......

  参观敦煌莫高窟是一次佛教艺术的熏陶,是一次心灵净化的洗礼,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但当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敦煌莫高窟时,与刚踏入时的兴奋不同,眼里竟满含伤心的泪花。
 


 

  (一)
 

  敦煌莫高窟的劫难源于藏经洞的发现,藏经洞的国宝文物被掠被窃4万多件。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的洞窟改建成道观而进行清理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自此,一些西方考古学家和探险者用不同手段掠走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以帮助兴修道观为名骗取王道士信任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仅用200两银两便拉走29箱之多;1914年他又用500两银两向王道士购得570段敦煌文献。1908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洞中拣选了三个星期,用600两银两获取1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1911年和1912年日本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从王道士手中购得不少他藏匿的写本。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除拿走一批经卷文本外,还在搬空的藏经洞中挖走了1万多件文物碎片。
 


 

  谁是藏经洞4万多件文物流失的罪人?

  是王道士?为保护藏经洞文献,他曾做过努力,找敦煌县令、肃州(酒泉)道台、密报清宫。《又见敦煌》情景剧里的王道士喊:我不是罪人。但从他手中直接流失海外的文物还少吗?

  是当朝命官?当官员们深知藏经洞文物价值时,不是想方设法保护,而是千方百计占为己有,一时间偷窃成风,流失严重。在1910年剩余敦煌卷宗押运北京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负责押运的甘肃布政使何彦升更是监守自盗,和他的亲友们从中攫取不少,最终只剩下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是大清王朝?其时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哪有实力保护这些“国宝”?
 


 

  (二)
 

  除藏经洞文物外,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难逃一劫。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

  伸进魔爪且破坏力最强的还是西方掠夺者。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特制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的壁画。1914年奥尔登堡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

  在莫高窟二层,王道士为打通部分洞窟之间的通道,直接毁坏了不少壁画。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期间在第130、108、454窟剥损壁画30余处。

  洞窟完全保护前,中外游客在壁画上乱写、乱画、乱划的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在游览中随处可见被破坏的点点滴滴。每当看到被破坏的地方问导游情况时,导游总是婉转地告诉我们说:过去没有文物保护法,人们也缺乏保护意识。即便是这样,我们内心也如刀割般刺痛!

  敦煌莫高窟除遭受“人祸”外,也没躲过“天灾”。恶劣的风暴沙暴自不用说,但水患对莫高窟的损坏更为严重。莫高窟前的大泉河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已经发生了至少三次大洪水,其中2011年和2012年洪水都冲入了莫高窟保护区。特别是2012年6月发生的特大洪水,不仅浸过防洪堤和桥面,而且还造成部分洞窟底层进水、泥沙堆积,导致被浸过的洞窟壁画完全脱落。参观一层洞窟,可见不少底层壁画已成“白墙”。

  一边游览,一边思考,我们忽然发现96窟的第一大佛弥勒佛似乎皱着眉头、407窟释迦牟尼两边菩萨的眼睛似乎肿着,难道它们也在诉说着什么?
 


 

  (三)
 

  虽然敦煌莫高窟自发现藏经洞后多有“灾难”,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莫高窟的保护工作,成立专门保护研究机构,下拨专项保护资金,组织专家团队,对各洞窟进行加固、修复和环境监测、预约限流等一系列研究保护措施。大泉河防护堤曾多次提升加固,现如今干脆直接改道走了。

  一些仁人志士为了敦煌莫高窟,献出了毕生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如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女儿樊锦诗、“大漠隐士”段文杰等。正是有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才有莫高窟的今天好景,才有敦煌学的今天成就。

  回首驻足仰望九层楼,一道霞光天上高照,莫高窟更加熠熠生辉、令人神往。希望莫高窟的明天更加美好,不再叫人泪流而返!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