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永州古村落】东安上界头村:深藏越城岭山脚的千年古寨

【永州古村落】东安上界头村:深藏越城岭山脚的千年古寨

时间:2025-03-04 10:58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 作者:陈瑜
东安上界头村:深藏城岭山脚的千年古寨。

  【永州古村落】东安上界头村深藏城岭山脚的千年古寨
 

  陈瑜
 

  上界头村在东安的川岩乡,导航距离不远,但九曲回肠的山路时刻绷紧着神筋,一会在山脚,一会在山腰,向大山深处行进,路边的竹林如海、清润山风倒让人神清气爽。

  川岩乡政府依然那么淳朴,居然找不到吃饭的酒店,安于山区生活的人们显得悠然自在,闲享着宁静的山区生活。

  穿过川岩乡政府,继续前行,越过山岭下坡就到了合并于上界头村的高亭子自然村,据说曾有一座很高的亭子而得名,木制的吊脚楼遍布在山坡,杉木柱斜斜地撑起整座山居,恍若白鹭收拢的长足,在湿漉漉的崖壁上投下交错的影。檐角挑着未蒸发的露,木廊道悬在云气中晃荡,推开雕花窗能摸到前夜遗落的星子。
 


 

  蒋氏宗祠静驻山腰,一字排开的前墙虽已斑驳,但马头墙的精美彩绘色调图案依然在诉说着昔日的庄严。
 


 

  水田中的古井清澈甘甜,滋养着山民,依然光彩照人,依然风姿灼约。
 


 

  沿着山沟清澈的溪水继续前行,就到了上界头村公所,白色的办公楼与身后古寨黑色交相辉映,古寨就像一个宁静的老人默默守护着历史记忆。
 


 

  视野所及,山脚下、溪水边都是黑色木制吊脚楼,村民“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自在悠闲的在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最有名的古寨就算乐子冲古寨,建于山坡,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落因地形酷似一头卧地休憩的耕牛而得名,杨家院、蒋家院等自然村落分列于“牛头”“牛背”“牛尾”等方位,当地民谣传唱:“牛卧上界头,顺水又顺风”。其名“乐子冲”源于古时村民崇尚自然、乐天知命的生活哲学,加之山间玉溪水淙淙流淌,宛如天籁,故以“乐”为名,寄寓和谐栖居的愿景。
 


 

  村落地处东安与新宁交界的分水坳山头盆地,四周群山环抱,形如摇篮,自古因交通闭塞而鲜为人知,却也因此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与农耕文明传统,堪称“藏在深闺的世外桃源”。

  乐子冲古寨以保存完好的全木结构吊脚楼群闻名,现存300余栋古宅依山势层叠而建,错落如梯田,远望若“挂壁的上灯笼”,被誉为湘南山区古建筑的活化石。这些吊脚楼多采用榫卯工艺,以本地楠竹、杉木为材,屋顶覆青瓦,檐角飞扬,古拙中透出精巧。楼体顺应地形悬挑于山坡,底层架空以避潮防兽,上层居住,既显先民智慧,又融于自然,形成“山、水、楼、林”浑然一体的人文山居图景。
 


 

  乐子冲古寨以杨、蒋两大家族为主,其先祖为避战乱迁居至此,依托山林开垦梯田,世代以耕读传家。杨家院坐落于“牛头”之位,族谱记载其祖上曾出过数位乡贤,主持修桥铺路、兴办私塾,村中现存清代“敬学堂”遗址,见证崇文重教之风;蒋家院居于“牛背”,族人擅竹编工艺,所制凉席、竹艺品曾为贡品,至今仍是村中特色产业。
 


 

  两族世代和睦,共守村规民约,如“不砍古树、不毁旧宅”,使得古寨生态与文化得以完整延续。每年农历三月三,两姓合办“牛神祭”,以歌舞、长桌宴祈求风调雨顺,这一民俗活动延续数百年,成为凝聚家族精神的纽带。村中至今保留着清代八位秀才的传奇,印证了“诗书传家”的传统。石板路蜿蜒贯穿全村,青苔斑驳的纹路诉说着数百年的人烟故事,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褶皱里。 村中一条石板主道贯穿南北,两侧老屋夹道,偶见村民闲坐门廊,目光温和如旧日时光。行至村口,一株姿态遒劲的迎客松伸展枝桠,似在无声迎接远客。
 


 

  今日的上界头村,既是明清建筑博物馆,亦是湘南农耕文明的活态展陈。它以其沧桑的古楼、淳朴的民风、绚丽的四季,诉说着一个家族、一座村落与自然共生的千年故事,成为永州乃至湖南文旅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漫步村中,山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偶有鸟鸣划破寂静。坐在老屋门槛上,看斜阳将黑瓦染成金色,恍惚间仿佛听见百年前秀才吟诵诗书的余音。乐子冲的珍贵,不仅在于其建筑与风景,更在于那份未被现代喧嚣侵蚀的淳朴——不拆房、不砍树、不动土的“原生态保护”理念,让这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息地。

  离村时回望,吊脚楼群如灯笼般悬于山壁,暮色中愈发朦胧。或许,真正的旅行不仅是空间的位移,更是与时光的对话。

  作于2025年3月1日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