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上的这位新铁人沉默、憔悴,忧虑的神情让长着雀斑的额头起了皱纹。他依旧体现着东北的命运,但所处的却是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正当中国其它地方都在往市场经济发展的狂潮中欣欣向荣,一度叱咤风云的东北却陷入萧条。整个东北就像王铁人一样,正拼命寻找脱困之路。 这段刊登于2006年美国国家地理封面报道《日出东北》上的文字,在将近十年后的今天再度拎出来投射东北,似乎依然适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倒数”“垫底”,大概是东北宏观经济适用率最高的词汇:辽宁、吉林两省经济增速排名倒数,黑龙江更是连续垫底,甚至在一季度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罕见情况。 如果把视线拉长会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东北区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量一直在持续下降,期间虽迭经努力,但始终增长乏力,且尚未显现出新的好转迹象,内生型增长机制,更是一直未能形成。东北经济失速的深层原因,既有东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到位的制度性因素,也与东北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业分布中未能争得多少红利有关,更与东北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的结构性因素有关。 因为,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东北是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1949年后,东北更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也因此,东北经济告急,实际上也为整个中国经济拉响了警报——当中国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是否也会遭遇类似当前东北这样的增长“天花板”?中国能否顺利完成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惊险一跃?东北能否在这方面率先进行探索? 标杆性企业竞相亏损 对于东北的一些大型国企而言,2014年是相当煎熬的一年。尤其是煤炭、钢铁这类曾经是东北辉煌象征的巨无霸企业,在2014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纷纷陷入巨亏的泥潭。 截至2014年9月末,黑龙江省最大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18亿元,同比下降约25%;利润则是全线亏损——净利润亏损额高达45.78亿元,相当于龙煤集团2013年度净资产的27.46%。 无独有偶,与龙煤集团邻近的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9.87亿元,利润总额为-7.17亿元,净利润亏损7.47亿元,占公司2013年净资产的22.56%。吉煤集团是2009年1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出资组建的综合性大型煤炭产业集团。 成立于2001年的沈阳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沈阳、黑龙江和内蒙古三个矿区,为辽宁省最大的煤炭集团。然而2014年前三季度,沈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下降8.6%,净亏损高达7.6亿元,上年同期则亏损2.32亿元。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龙煤集团正逐步实施“分家”计划,将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吉煤集团则通过折股缴纳采矿权价款来降低资产负债率。 但一位煤炭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东北区域内经济差,需求不足,因此三大煤炭企业的亏损问题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特别是龙煤集团,什么体制都很难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在2014年7月,因亏损过于严重,不堪重负的龙煤集团关闭了四个矿井,其名下双鸭山七星煤矿的3000多名工人被迫下岗。因工人对下岗待遇存有不满,七星煤矿300余人聚集在龙煤双矿大楼门前“讨公道”。 类似的事件,也出现在钢铁企业中。2014年6月30日,西林钢铁被曝拖欠工人半年多的薪资,30多名工人站在火车道口集体讨薪。西林钢铁是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最大民营企业,占伊春经济总量的接近40%,对当地税收贡献超过60%。2014年西林钢铁被官方证实负债高达200亿元,拖欠工人工资1至2亿元。最近,西林钢铁阿城分公司全面停产。 事实上,无论是煤炭企业巨亏,还是钢企停产,都只不过是东北萧条惨淡的缩影。 东北“沦陷” 2014年,被遗忘许久的东北再次回到聚光灯下,却是因其经济增速持续报警。 其中,辽宁从一季度的7.4%回落到上半年的7.2%,吉林从7%下滑6.8%,位居全国倒数五名以内;而黑龙江情况更为严重,一季度GDP增速仅为4.1%,到第三季度艰难攀升到5.2%,如果不出意外,全年增速绝对是“倒数三甲”。 尽管在1980年代初期,人口仅占全国8%的东北创造出了占全国16%的工业产出,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区域之一,但通过30多年的数据对比发现,东三省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不断下滑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在过去约30年的发展时间中,东北三省的GDP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其中,辽宁省的GDP占比从1984年的6.08%下降到2012年的4.78%,黑龙江省从4.42%持续下降到2.64%;吉林省降幅较小,从1984年的2.42%降到1997年的1.85%,其后占比一直在“1”字序列中徘徊,直到2008年才重回“2”时代,并于2012年达到2.3%。 从经济排名来看东北,三省的位次也是一条不断下滑的曲线。 辽宁省1978年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三, 995年跌至第七,此后便一直处在第七、第八名的位置;黑龙江省1978年排名第八,1984年跌出前十,排名开始一路向下滑行,截至2013年,其GDP总量排全国第十七名;吉林省1978年位居第十八名,几十年的发展中并无太大变动,2005年时跌至第22名,一直维持到2012年。总体来看,辽宁、吉林GDP总量平均下滑5个位次,而黑龙江下滑将近10位。 从某种程度而言,东北已经从工业时代的领头羊沦为如今的跛脚鸭,说东北经济“沦陷”,亦不为过。 最先发展,也率先撞墙 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重工业程度最深的区域,东北曾经无比辉煌。 东北的工业化进程,最初是沙俄在东北建设少许工业项目;而把东北从原始的农耕游牧时代正式推入现代工业时代的,是当时的入侵者日本。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入战时体制,对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同时投入大量资本,从国内转移技术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兴建大量工业项目,特别是军事工业。20世纪30年代,东北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当时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