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

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

时间:2016-05-30 14:27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维汉、余晓洁、吴晶
有时,巧合,折射的是一种必然、一种大势—— “硬科技可以改变世界。”5月28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宣布成立硬科技创新联盟,吹响硬科技创新的号角。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

  有时,巧合,折射的是一种必然、一种大势——

  “硬科技可以改变世界。”5月28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宣布成立硬科技创新联盟,吹响硬科技创新的号角。

  就在同一地点,两年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的号召。

  中国科技界的历史性时刻正在到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创新中国“整装进发”。

  国际竞争大势所趋、民族复兴国运所系、国家发展形势所迫……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部署、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向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发。

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从新中国“一穷二白”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创新进步撬动兴国强国杠杆,托起民族希望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1996年,奥地利。面对导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提问,时年26岁的潘建伟如是回答。

  2001年,他放弃海外教职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实验室;今天,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正积极建设;“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即将遨游太空……

  “如果抢占量子通信先机,就有望抓住由模仿者变成引领者的机遇。”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我们的研究蕴含新的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来自科技进步——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

  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火种。创新,是支撑民族复兴的脊梁。进入“十三五”时期,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更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

  5月2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完成大深度下潜作业后上浮至水面,即将被回收至“向阳红09”船。新华社记者 潘洁 摄

  基础科学突破——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高温超导、纳米科技、人类基因组测序、干细胞研究、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工程技术成果——正负电子对撞机、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海洋石油981”平台、C919大型客机……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积极投身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当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成为重要支撑。2015年的一组统计数字令人欣喜:

  ——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2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835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

  科技支撑综合国力、提振经济转型升级的磅礴力量从哪里来?

  ——从向着光明的中国道路中来。

  2014年6月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与共和国的科技脊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相聚一堂。总书记强调——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十三五”规划用专门篇章部署未来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刚刚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描绘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作出了“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的总体部署,以构建中国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驱动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集结号”已然吹响。

  ——从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中来。

  毋庸讳言,我国创新基础依然不牢、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科技经济“两张皮”,核心技术“缺芯少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割除“痼疾”,为创新驱动发展“松绑”。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