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3)

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3)

时间:2016-05-30 14:27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维汉、余晓洁、吴晶
转危为机,渡过难关。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基因检测一个个新兴产业在深圳崛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十二五期间,深圳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从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GDP

  转危为机,渡过难关。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基因检测……一个个新兴产业在深圳崛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十二五”期间,深圳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从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8.2%提高到40%,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

  “深圳这些年发展质量比较好,相当一部分是靠新产品、新技术。”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说,“新技术产生新需求,以新供给刺激新需求,以新需求拉动新供给。”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年初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创新驱动到新空间、新产业、新机制,从科技强到人才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十三五”开局,“新”字当头、“强”字叫响,汇聚起中国经济新动能。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说:“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力争超越,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全面创新,将为中国插上圆梦的翅膀

  放眼世界,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科技革命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后,人类已经迈入生物经济时代——

  深圳大鹏街道下沙片区“禾塘仔”,山谷间,一片建设规模11.6万平米阶梯式建筑,宛若“哈尼梯田”。这里,就是生物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刚刚竣工的中国国家基因库。

  1999年,华盛顿大学汪建等几个年轻人“自作主张”,以中国代表的身份,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同年,华大基因成立。

  弹指17年,华大基因由最初不足10人的“手绘作坊”,蝶变成“世界基因测序航母”:人员逾5000名,测序能力全球第一,相关技术应用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医院单位。更关键的是,他们研制并大规模生产了通往生物经济时代的工具——具有自主产权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华大基因,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万钢说:“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新改革带来新希望。

  这是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创业大街(1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创新驱不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瓶颈”。转变观念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让科技创富不再是神话。

  去年8月底,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完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大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路。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根据新政策,50%的转化收益归团队、个人,20%作为团队研究经费。2015年共有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金额8亿元,达到前5年转化总额。

  所长蒋华良说:“激发科研队伍创新热情,就是要让成果转化收益和科研人员利益紧密捆绑。”

  国家出台政策,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奖励,且上不封顶。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稳步推进,“对症”科研经费管理“九龙治水”“多头申报”“资源碎片化”“科研人员疲于跑项目”等痛点“下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改进院士制度、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制度藩篱的渐次拆除,进一步调动起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说。

  ——新动力积蓄新势能。

  大学生、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创业者,被称为创新创业的“新四军”。

  从“科学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从北京中关村到武汉光谷,从四川成都到上海张江,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精神。

  “这是中国创业者的黄金年代。”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说。

  1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增长极,与498家众创空间、60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共同形成接续有序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创业的人达到54.5%,35.5%的人未来3年有创业可能。

  创新创造和市场规则相融合,正集聚起“创时代”的澎湃动力。

  ——新自信成就新梦想。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