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北京在重点路段和商业聚集区设立了不少出租车专用候车点,但每逢节假日或雨雪等特殊天气,打车难的问题却依旧凸显。图为市民在三里屯商业区路口排队等候出租车。 昨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打车软件对北京市出租汽车运营影响分析》:打车软件、专车服务的推广,对本市出租汽车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运营效率提高、“扫马路”里程减少、出车时间提前等,不过也出现了短距离服务减少等情况。最终,这份分析给出的结论是,截至2014年年底,其影响幅度并不显著。 记者调查时却发现,不少市民觉得打车软件反而助长了打车难。市民刘先生就一直坚持不装任何打车软件,原因是一次打车时,他听一位的哥说:“安了打车软件就能挑活儿。大家都挑,谁也不愿意拉路边人了,尤其是一些老人和病人,所以我坚持不安这些软件。”他的同事几乎都听过这段经历,有人觉得他矫情,也有人被打动。 现象1 用软件,老人难学会 和大多数中老年人一样,打出租车是侯先生选择最少的一种出行方式,觉得贵不划算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往往在街边站半天也打不到车。 “空车从我眼前嗖地就开过去了,但就是不停。”他回忆自己前不久的一次打车经历时说,“比我后站到路边的小年轻用手机就打到车了,等车来的时候人家告诉我,用手机打车可以加钱,司机就愿意拉。” 回家后,侯先生戴上老花镜,拉着女儿非要学习用手机打车。他说:“万一出门有事儿需要打车,这也算是掌握一门技能了。” 市民曾先生和老伴儿住在东五环外。二老带着小外孙,出门经常要打车。不过到了冬天,他们的出行次数会明显减少。他说:“打车挺难的,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半小时能打上车就不错了。”因为眼神儿不好,他一直用着老款手机,最常用的就是打电话功能,发短信的功能都很少用。不过最近,他正打算换一部智能手机,“学习一下新鲜事物,今后我们出门也更方便。” 市民刘女士提起父母要学打车软件的事儿,哭笑不得,“父母平常用微信都挺费劲儿,永远记不清楚朋友圈、群、公众账号的区别,经常闹笑话。前段时间,俩人打算学用打车软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得重头再讲一次。” “看着老人戴着老花镜,举着手机坐在沙发上,跟小学生似的一点一点地试,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市民李女士说,“父母节俭了一辈子,基本不打车,除非有特殊需求,但是打不到车就耽误事儿,他们心里着急。可是对于新事物他们的接受能力确实比年轻人差很多,他们学用软件其实还是为了少给儿女添麻烦。每次我爸爸问我怎么用的时候,眼神儿都特别小心翼翼。” 市民张先生今年正好满60岁,他在儿子的帮助下尝试过一次软件打车,之后他就把软件卸载了。他说:“确实学会了软件,能打到车了,不过我下车的时候是给现金的,司机瞟了我一眼说‘现在都用网上支付了,您这离跟上潮流还差一步’。”听说需要绑定信用卡或者银行卡账户,张先生觉得不安全,赶紧让儿子把打车软件从自己的手机里卸载了,他说:“宁肯路边多站十分钟,起码钱在我手里,安全。” 现象2 不加钱,有些活儿没人应 市民章女士每个月都要去趟广安门中医医院,她家住在马连道附近。这段路打车的车资就是起步价。因为她腿脚不方便,需要拄拐杖,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家人会请假开车带她去医院。可遇到家人有事儿时,她宁肯走过去。 章女士说:“如果用软件叫车,我一般都会加价,否则这么近的活儿没人应答。站在路边打车的话,很多出租车司机不愿意搭载腿脚不方便的乘客,我们上下车比较费劲儿,有时候可能下车的地方有探头,他们就会挨罚。” 一位银建公司的出租车司机坦言:“确实不太愿意拉老人和小孩儿,老人有时候说不清目的地,如果带着他找又会嫌我绕路,我同事就曾经被投诉过。小孩儿有时候淘气,有一次我收车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小乘客把我车座上都画了小人儿。家长很少约束孩子,所以我干脆减少拉这种活儿。” 上周六9时许,市民唐先生利用软件叫了一辆出租车从成寿寺路到南苑路附近,还没下车,手机就收到一条短信:“亲爱的滴滴会员,为提升您的叫车体验,本单除正常车费外,滴滴为您额外加价10元。”唐先生说:“后台不加价,我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打上车。” 一位首汽的哥随身带着两部手机,分别装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个软件。最近他只用其中一部手机应召,他说:“快的奖励都是三五块钱,滴滴都是十块八块,我肯定用滴滴啊。至于路边的活儿,基本就不太接了。” 现象3 打着车,悬着心 数字分析 7%至8%的人通过软件打车 北京拥有6.6万辆出租车,每日接单大约200万单。此前交通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1%的人是通过电话召车,还有7%至8%的人选择软件打车,大部分打车人依旧采取路边招手的方式。 虽然接单数量并非首位,但是软件打车却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市场:以“嘀嘀”和“快的”两款软件为例,背后都有互联网巨头撑腰,投入数以亿元,“烧钱”培育市场。除了奖励司机抢单外,对乘客也有“打车返钱”的活动。 “现在都不用乘客下载打车软件,用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就可以软件叫车。”一位出租车司机在路上跟记者推荐,“有些手机地图还不定期地推出优惠政策。比如返话费、甚至直接减钱。” 专家观点 打车软件一定程度造成挑活儿 交通专家徐康明认为,打车软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公平。司机使用软件,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可以提前了解乘客的目的地,之后有意识地挑活儿。然而,不使用软件的司机,必须停车待乘客上车后才能获知乘客目的地。 目前,政府鼓励发展软件等多种形式的打车方式,但是缺乏对这些软件的规范。 如果真正想缓解打车难,应该考虑适时适当地增加“巡游出租车”的数量,同时大力发展合法合规的“约租出租汽车”,完善出租车从业人员的收入和福利机制,尽快提升出租车服务质量考评体系,以及研究落实出租车的合理价格体系。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