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访谈 >>王万青代表谈草原从医经历

王万青代表谈草原从医经历

时间:2013-04-02 16:57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访谈
曼巴就是医生,是一个普通的岗位,当然也有它崇高的方面。草原那么辽阔,医生的心胸应该也辽阔。不要去纠缠一些物质的条件和要求,你应该追求更加有意义的、深远的方面。

中国网: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易健特约之十八大代表访谈节目。现在我所在的位置是十八大甘肃代表团驻地北京国际饭店,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来自甘肃的王万青代表,请他与我们分享一下他在玛曲草原的从医经历,以及农牧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

王代表您好!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

王万青:我的名字是王万青,是一个退休医生,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来到首都北京。

中国网:非常感谢您今天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看到您是1987年入党,到今年已经整整25年了。您当时是抱着怎样的信仰和初衷入党的呢?到现在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一些变化?

王万青:我入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在草原工作。入党之前我已经在草原工作了18年,在党的领导下也做了一些成绩,我想入党以后可以更好的工作,执行党的政策,给草原做更多的事情,尽好一个医生的职责。

中国网:您入党25年之后,您觉得有没有实现您刚才所说的那种入党以后可以更好的尽到医生的职责?

王万青:是的,我感觉到一个人必须要有目标,以前说的理想,或者是现在说的要有一个信念,这样就可以为之奋斗,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自己的人生就有意义,而现在很明确的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

中国网:您这次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基层党代表选举流程呢?

王万青:这次我的确没有想到自己能当选党代表,县的党代表,州的党代表,省的党代表,甚至当了全国的党代表,我没有想到。

中国网:就是一层一层选举的?

王万青:是这样子的,开了好几次会。记得在省上开会的时候,省十二次党代会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想到能到北京来参加全国党代会,我想这对一个医生,对一个基层的党员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啊。

中国网:我看您的资料,您是上海人,您从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来到甘肃南部这么偏僻的地方,并且一待就是四十多年,是什么让您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您在这个过程中就没有考虑过要回到上海?

王万青:的确,现在我在草原,在远离上海故乡的甘肃草原,黄河第一弯草原已经过了44年了,现在是第45年年头。我当时离开上海,走进大西北,走进草原,而且是藏牧区草原,我是响应祖国的号召,我在毕业分配志愿表上写的那句话我还记得,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自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际上当时我没有填写明确的、具体的地点。当时命运让我来到了草原,而且是我们的藏族同胞聚居的玛曲草原。

黄河在这个草原拐了个大弯,这个弯800多公里路,我感觉到生活是愉快的,工作也很愉快。当然愉快归愉快嘛,回上海,回第一故乡的念头一直还是在的,要说没有这个念头,可能是在不久之前,完全打消了。的确,现在我已经老了,我当然还是想回上海,但是现在回不回上海已经不再重要了。

中国网:对您来说已经不是心心念念的问题了。

 王万青:我想一个人,我前面讲过了有信念,我在这里的十年,我感觉到给我的人生意义是很大的。当然回上海我可以享受现代生活,繁华的大城市,不过草原也给了我精神上更大的享受。

中国网:我看您已经娶了藏族妻子,已经成家立业在了草原?

王万青:是的。我的妻子,我们的结合也很离奇的。这个故事也很曲曲折折,当然也很普通,认识了,有感情了,感觉到可以共同生活。当然这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工作。当时我曾经做过比较,去还是留,回不回上海,最后,我真的想了三天三夜,我的确也画了张表,回去的好处等等。

中国网:就是画了张写满去或留的好处坏处的表。

王万青:最后没办法计算,太复杂了,的确很复杂,我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难题。当然答案也是明确的,留在草原,它最好最有利的地方就是有利于工作。

中国网:您说的有利于工作能不能再解释一下呢?

王万青:很显然,我是汉族,我有一个藏族妻子,显然牧民就认为我是藏族的女婿,是亲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很容易得到牧民的信任,后面的确也证实了这一点。

当时还有一个关键,我们并不认为有一个姻缘关系就一切万事大吉,绝不是这样,你还要用你的行动来证明,你是藏族的亲人,你要为他们解除病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回到前面,结婚以后有一个我一直担心的事情,后面也证实了这一点,就是娶了一个藏族妻子,我就再也回不了上海了,是这样的

中国网:因为藏族妻子更愿意在草原上生活。

王万青:实际上44年前我离开上海,我坐的52次列车,当时往大西北方向只有这一次列车。那时候在火车上,人们都哭了,我也感受到了,这个车的确很悲伤。但我不想悲伤,我不想淌眼泪,但是眼泪还是淌了,悄悄的淌了,我没有哭出声来。但是我觉得选择我的路是对的,悲伤的路得到了幸福。当然这里面的故事是很多很复杂的。

中国网:但不管怎么说,到了40多年过后,您收获了一个非常持家的妻子,然后又收获了您自己的事业,现在还当选为党代表来到了北京,可以说也是这么多年的努力有了一个很好的回报。

王万青:是的。如果说回报这真是我们世界上一个最最好的回报,一个没有比这个再好的回报了。

中国网:没有比当党代表更好的回报了?

王万青:没有,其他的物质也好,其他的方方面面都比不上一个全国党代表,它的职责、使命和荣誉。当然,说实话这一切我还是要感谢我们的党,当然也要感谢我们的草原,黄河第一弯草原,我们的藏族同胞。

中国网:您在草原一线做医疗工作,从十六大到现在这十年来,你觉得农牧民地区医生少,医疗条件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

王万青:就医疗条件上说,与十年前比较,那是天壤之别。说实话,以前所谓的缺医少药,在草原上曾经是相当严重的,有些病在大城市里可以活,草原上就必须死,医疗条件太差了。现在这些问题不再存在,缺医少药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在草原上医疗条件,我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县人民医院条件已经超过了当时地区医院的条件,现在我们的县医院有CT,很高级的CT。有几十万的医疗器械,各种各样的,还有高压氧舱,高压氧舱必须要提,这是甘肃省县级医院的第一台高压氧舱,它就在我们黄河第一弯草原的县医院里面。我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的玛曲黄河第一弯草原是高寒高海拔地区。

中国网:多少海拔啊?

王万青:它的海拔平均是3700米,实际上是2500到5000米的范围,它的氧含量比较低,只有平原地区的50%而已。我们那里喝开水,开水是82度,80度也不到就开了。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县医院的医疗设备条件还是比较好的,那咱们卫生所覆盖的密度怎么样呢?牧民要离家多远可以去一趟医院?

王万青:现在我们乡的范围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一般我们的县是1万多平方公里,7、8个乡,每个乡基本上也就一千多平方公里,还是如此,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们的变化是现在交通特别方便,特别发达,公路网四通八达,这完全是在这几年完成的,特别是今年,路还在继续改善。所以,有了路我们的交通就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草原上的牧民50%家庭都有摩托车,我们的卫生院也一样,都配备了救护车,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国家的投入极其巨大。

中国网:什么时候配的救护车呢?

王万青:也就在这几年配的,也继续在改进。所以,有了车辆以后一般服务半径就扩大了,它不是步行,不像我以前是骑马。现在我们一个乡到县上的路程也不过是一个小时,远的也不过两三个小时,而以前骑马的话,没有一天不行,有的要走两三天。那么现在交通解决了,车辆解决了,危重病人都得到了成功的抢救和救治,我们显然享受到了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优越,生命和健康都得到了保障。

中国网:您觉得现在农牧民看病还有没有面临一些急于解决的问题?

王万青:客观说还是存在的。我们整个国家地域情况并不完全相同,都有了进步,但是距离还有。所以,我们在边远草原地区还在继续努力,继续改善医疗条件,还要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属于医改上的问题了。

医改在我们草原上也同样得到重视,国家特别的投入,我们的医院,医务人员,医疗制度都在改善,就是千方百计方便群众看病,珍爱生命。我也讲了,珍爱生命的同时,我们医务人员要尽力,我们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协同进行。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医改,咱们医改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新农合,在玛曲新农合的情况如何?

王万青:玛曲的新农合也是很理想的,很不错,现在是90%以上,有些地方是95%都参加了新农合。如果把医保问题都统一来计算,这个问题基本上也解决了。当然老问题解决还有新问题。我们在探索我们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们的确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我们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有时候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它的复杂性也难以估计。

中国网: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说一下面临的这种新问题?

王万青: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做动员,牧民很自愿的参加,这也有一些文化的影响,当然有一些历史的原因,有传统的、旧的陋习,旧的习惯,要克服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

这个社会工作很复杂,幸好有很多人士都帮助我们,我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病人很高兴,医生很高兴,群众都很高兴。

中国网:刚才您说到病人高兴,医生高兴的问题,这几年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大家的讨论也比较多。十八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要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您在草原上工作了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呢?

王万青:矛盾总是存在的,我得到了那么多的荣誉,也得到了群众那么多的夸奖,但是有的时候也免不了发生一些争论,这当然是正常的。我们把它解决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治好病,解除病痛。所以,一切都好解决的,我们不要把矛盾搞得太尖锐,太复杂,我们可以做得很好的。

中国网:一般都是怎么解决啊?

王万青:从我们医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设身处地从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当然免不了有的时候医生也比较绝对,我有时候也是医生,我有的时候也很着急,看到那么重的病人,马上要快手术,但是有的牧民他犹豫,不是现在我们宗教信仰自由,我们的牧区也是一样的,宗教信仰自由,有的就需要研究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我们当然也就要理解宽容。当然,现在牧民也在进步,我们也宣传科学知识,很多牧民也有科学知识,这一点是很好的。

中国网:说明您觉得解决医患关系的矛盾,关键在于双方都可以为对方着想?

王万青:对,都包涵对方,包容对方,接受对方,当然在关键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讲原则,但是这个原则我们还是有人情味的,讲人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人大家都是同胞,我们还是有感情的。

中国网:我看到玛曲大家都叫您草原曼巴。这是什么意思?

王万青:草原大家都知道,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曼巴就是草原的发音,曼巴就是藏语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医生大夫的意思。当然,能得到群众这样的称呼的确了不得,曼巴很普通,普通的岗位,普通的职业,当然也有它崇高的一个方面,白衣天使。那草原就很辽阔了,对医生的要求是极其高的,草原那么辽阔,医生的心胸应该也辽阔。你不要去纠缠一些物质的条件和要求,你应该追求更加有意义的、深远的方面。我前面就说了,人生的意义,医生的职责,就像医科大学那时候也给我们说的,现在还是这样说的,我们上医大,校训就是尊医明道,当好一个医生不要讲究名利,就是这个意思。后面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了,复旦大学也是一样的,为人民做事情,做好人,做一个纯粹的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所以,后面复旦大学授予我一个荣誉——复旦大学校长奖,这不是随便的。大家知道复旦大学的大学校长奖,这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网:说明您做到了要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

王万青:我们的工作很普通,岗位也很普通,但是我们的确有的时候会意想不到得到一个不平凡的荣誉。

中国网:我听说您每次回到上海的时候,都要买一本最新版的上海地图册,这可能是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您还会买很多上海的报纸、书籍,您这次来到北京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带回去的东西? (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思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5-10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