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骄子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2)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2)

时间:2015-03-03 16:59来源:中国网 作者:记者 郭 伟
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1号诞生。 张杂谷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诞生之初亩产就突破了600公斤,专家组称之为谷子杂交利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810公斤!这是目前张杂谷的高产纪录,也是全世

  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1号”诞生。

  张杂谷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诞生之初亩产就突破了600公斤,专家组称之为“谷子杂交利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810公斤!这是目前张杂谷的高产纪录,也是全世界范围内谷子产量的最高纪录,这是堪与袁隆平超级稻比肩的巨大成就。

  

 

  成熟的张杂谷谷穗长度可超过30厘米。记者 郭 伟摄

  盼为五谷之首正名,推杂粮变主粮

  在长达7000年的栽种史中,谷子被奉为五谷之首;在“小米加步枪”的家国史里,谷子与血脉兴亡紧密相连。喂养过一个民族的谷子,能否重获荣光?

  谷子选择赵治海,像冥冥中的呼唤。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子都是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曾达1.5亿亩。”赵治海说,“在国家粮食短缺时代,什么产粮多种什么,率先取得突破的杂交玉米等占了先机,继而在种植面积上后来居上。这是谷子从主粮沦为‘杂粮’的直接原因。”

  张杂谷的育成,让赵治海看到了为五谷之首正名的希望。但张杂谷要走出试验田,在以万亩计的大田推广,并非易事。

  2000年夏秋张家口地区大旱,依赖灌溉的玉米等作物减产严重,而这正是展示推广耐旱高产张杂谷的良机。憋足干劲的赵治海第一脚还没踢出,就被试验田边上的一位老农泼了冷水。“张杂谷再好我也不种,一亩地光种子就100多块钱,谁种得起?”

  按照当时培育方法,每亩地只能产40来斤张杂谷谷种,一公斤谷种价格七八十元,比普通谷种价格高出三、四十倍。可解决繁种问题并不容易。这需要在粗放管理下有更加稳定的雄性不育品种,还要有与之完美配合的“授粉方”。

  1月3日,海南乐东的繁种基地里,一高一低的谷子并排而生。“矮小些的是父本,高大些的是母本。父本母本成熟期应该同步,否则可能无法完成授粉。”受自然条件影响,作物生长难免出现波动和差异,而“父母”任何一方发育稍迟几日,就可能大大降低种子产量。

  张杂谷想要从试验田搬到大田中去,就必须解决谷子繁制种技术问题。为加快研究速度,每年10月底,赵治海都要从张家口来到海南,一直待到第二年的5月。“张家口的谷子刚收完,海南的谷苗已长出。两头跑,我一年能当两年使。”最初几年里,背着被窝卷,在火车上颠簸一周时间,赵治海才能赶到目的地。栖居之地不是连窗户都没安的弃屋,就是地头搭起来的简易窝棚。

  “抢农时”抢出来的,是繁制种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繁制种基地里的一场场丰收。

  2003年,谷子不育系繁种产量由每亩15公斤提高到50公斤,制种产量每亩由35至40公斤提高到100至150公斤。随着海南繁制种基地的建立,谷子杂交种成本还在进一步降低。

  为降低农民种植难度,赵治海又于2004年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张杂2号”。

  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出现为张杂谷推广打下坚实基础。50万亩、100万亩……张杂谷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赵治海期待的,显然是更大的舞台。

  2010年3月10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手拿谷穗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汇报:“杂交谷子亩产能达到800至1200斤,最高产量1600斤,产量是过去谷子的一倍多,用水却不到一半。希望杂交谷子像杂交水稻那样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对于干旱少雨的北方而言,谷子显然比玉米更适合种植。”赵治海一直耿耿于怀的是,玉米离不开灌溉,而这正是北方地区机井遍布,地下水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治海常挂嘴边的有两笔账:张杂谷高产,推广2亿亩,可以为国家增产粮食400亿公斤,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张杂谷节水,推广2亿亩,较其他旱地作物每年至少节水200亿立方米,生态效益显著。“即便在干旱年份,谷子仍可获得正常年景约70%的产量。而张杂谷的适应能力还在不断增强。”

  通过不断研究,赵治海团队成功培育出水旱两用、早中晚、春夏播齐备的多个系列品种,让张杂谷得以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收获丰收。推广至全国14个省区,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增产粮食20亿公斤,农民增收30多亿元,节水10多亿立方米。这是张杂谷交出的答卷。

  成绩骄人,但赵治海不太满意。“1.5亿亩是谷子曾有过的栽种面积,2亿亩才是一个当前谷子推广应有的目标。”

  让张杂谷高产又好吃,当起谷子代言人

  几近手腕粗细,长有30厘米。金灿灿的张杂谷谷穗,任谁看了,都是满心欢喜。

  丰收喜报从各地传来。但头一批张杂谷打出的小米下了锅,有人觉出别扭:“这米咋没普通小米好吃?”

  并非吃粥人过分挑剔,赵治海也尝出不妥。“不能把这当小事,粥不好吃,小米谁还愿买?”口味优劣,成为赵治海在接下来育种过程中特别关心的一项指标。

  为培育高产又“好吃”的张杂谷,赵治海成了品粥大师。“选定品种的时候,一间屋里十来个人忙活着熬粥,煮好的各种米粥一字排开,先要接受大家伙的品鉴。”

  米色黄亮、味香易烂。张杂谷5号小米被国家评为优质一级米。“好吃”,成了张杂谷的新名片。

  但一个粥碗,怎么盛得下张杂谷“天下粮仓”的雄心?

  “在禾谷类作物中,谷子的营养价值最高而且营养相对平衡,富含多种功能成分。人类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同类食物。从营养学上来讲,谷子仅比鸡蛋差一点。”只要是在公开场合发声,赵治海就免不了普及一番吃小米的好处。这位“谷子代言人”推介的热情,较育种时不差分毫。

  把谷子“大包换小包”,走精品礼盒路线跨入高端消费市场;尝试精工细做,制作谷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食品,赵治海参与策划了张杂谷的一次次“变身”。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