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邂馨说:“这三个项目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文学性、审美性,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彰显了武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 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还存在重申报、轻传承,重有形、轻无形,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努力通过法律的规制和规范,使非遗保存保护纳入法律轨道。 为有效解决非遗保护的不平衡性,专家们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在“条例”草案中提出:对全市各级非遗项目,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对我市列入非遗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实行重点保护,编制专项计划,配套单项扶持资金;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代表性项目,设立专题展示场所或博物馆;对其他省、市、区级代表性项目,按照项目保护规划实行严格保护。同时,根据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和发展现状,采取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四类保护方法,按照轻重缓急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 武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单 汉剧 楚剧 木兰传说 湖北评书 湖北大鼓 湖北小曲 木雕(武汉木雕船模) 汉绣 龙舞(高龙) 黄鹤楼传说 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 汉阳归元庙会 武汉杂技 伯牙子期传说 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 名称 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 民间文学 曲艺 曲艺 曲艺 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 传统舞蹈 民间文学 传统医药 民俗 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类别 撰文/黄征 刘甜甜 供图/市文新广局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