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但是一个人的宽容度是有限的,你再怎么调,也逃不出如来佛那个手心? 刘欢:不可能南辕北辙,我尽量换一套新的办法。你老干一个跟以前一样的,挺无聊的,包括弄电视剧的音乐,《北京人在纽约》是一个美国的事,剧组封镜了回到北京我才加入,我就跟郑晓龙说《北京人在纽约》,就我一个人没去过纽约。《甄嬛传》写个中国宫廷的故事,我全部的歌曲是在纽约写的。太奇怪了,怎么会这样。《甄嬛传》做的时候都是有那感觉,要弄一个超过《红楼梦》的东西,要是过了二十好几年,写了个跟当年《红楼梦》一样的,那就扯了,我们还来干什么?所以要在传统音乐里寻找新的办法。
![]()
刘欢为涂议嘉的专辑担任制作人,趁着中国音乐的制作能力还在,推出年轻的创作人,是推动中国原创音乐的关键。 (《中国好歌曲》供图/图) 音乐和电影都有盗版,但为什么电影发展得好? 南方周末:如果和学生交流一个好的作品,你又避免去描述它,怎么和他们说? 刘欢:讲起来也都是音乐本身的事。比方说一首歌,你看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安排一个很长的转调,看起来甚至有点违背常理,他干吗要这么干?他想在这儿要爆发一下,他用的音色,他用的唱法凸显,这块可能就是他的核心。 南方周末:应该如何让音乐教育做到全民普及? 刘欢:我们途径也有问题,看起来人才储备也有问题。像以前电视做节目,放个伴奏带已经不错了,要不然直接对口型。几年前“好声音”开始,第一个把电视的音乐品质当回事。第一次找好的乐队,找中国最好的音响来实现,结果这一带带起来,其他的节目也这么干。那一段时间回北京,正好要录一个什么,乐手找不着,连个和音都找不着,全在各个电视台干这事。可见我们在这方面人才储备有问题,就这么点人。 欧洲我不太清楚,美国的SSAT考试(美国中学入学考试),我看过一眼考题,还在考两位数的乘法——都要上高中了。这就可以让孩子在初中以前,用大量的时间组个小乐队,参加个学校管乐团什么的。为什么会搞这个那个乐器的那么多?整个教育很开放。咱们这儿小学、初中考得晕头转向,哪有功夫跟你扯这个事?就算有的小学把这个当回事儿,那是学校文明。 钢琴考多少级,对很多家长可能意味着(孩子)是不是郎朗。国外不这样,那天和一个朋友去看了一个私立中学,当然学校也比较好一点,有三个音乐老师,一个是钢琴弹得特别好,是朱利亚音乐学院毕业的。朱利亚钢琴专业毕业的,在一个中学当音乐老师。 今天晚上假如有200块钱给你,或者是买票看演出,再就是把它吃了,在咱们国家可能90%以上的人是把它吃了。他不认为花那个钱值得,这个就麻烦了。消费习惯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很多很多。一个简单的事,音乐的盗版跟电影相同,但中国的电影发展很好,每天增加多少块银幕,然后大家还去拍电影。其实电影院的票价跟中国人挣那么点钱很不成比例的。 我们小时候看个电影,《列宁在1918》这种,5分钱一张票,那也得买啊。看电影买票天经地义,听音乐不花钱也是天经地义——那时候惟一的办法开收音机听广播,怎么会有花钱的事。1980年代初才有磁带,价格跟工资水平也很不成比例,太平洋发的磁带是最贵的,6块5,那个时候大家一个月挣40块钱。不知道怎么弄的,电影现在好起来,音乐变成这样,只要我能不花钱听我就不花钱。那么大一个中国出一张唱片,首期发行量1000张,这像话吗,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