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北京: 故宫成功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在厦门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吉祥物身上的服饰、朝珠、龙帽、凤冠都经过专家考证,力求精确。此次发布的吉祥物身着清朝服饰,未来还将推出身着明朝等其他朝代服饰的吉祥物形象,并以吉祥物为主题,开发一系列与故宫相关的文化产品,用于动画、出版物、文化纪念品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据悉,明年1月1日,故宫线上商城将正式上线,届时包括吉祥物在内的故宫文化产品,将通过电子商务渠道,传递到千家万户甚至世界各地。 这仅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业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之一。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故宫特色文化产品已超过5000种,包括贵金属、玉器、木器、青铜器、瓷器、雕漆、珐琅、首饰、丝织、文具、茶具、T恤衫、图书等多种类别,其中使用“故宫”“紫禁城”驰名商标的文化产品827种,每年研发的新产品近300种。同时,配合每年举办的陈列展览,研发具有故宫文化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文化产品。故宫博物院专门设有经营管理处,负责监督管理该院各项经营活动,对经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主要进行文化资源的研发及利用,提供文化产品服务,负责文物展览随展商品的研发、设计及销售等工作。此外,故宫出版社本着“服务故宫,开放交流”的原则,深入挖掘、利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故宫特色图书的出版方面卓有成效,为故宫文化的传播贡献良多。 在故宫商场有很多具有故宫特色的冰箱贴、瑞兽铅笔、木质微缩家具、玩偶、琉璃、手机壳等丰富多样的系列产品,它们都是以故宫的建筑、馆藏文物等为元素创作而成的。 在图书出版方面,故宫出版社去年出版书籍170种,其中新书125种。 台湾: 传统文化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区企业 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台湾就成立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简称“文复会”),专事此项工作。近年每年都进行“祭孔”和遥祭黄帝陵活动,以示传承中华文化精血。 重视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台湾的中小学教育十分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小学教育国文、历史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占了一半以上,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经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高中教科书中的《高中国文》65%以上是文言文(不含诗词),《国学基本教材》全部内容源自《四书》。在幼儿园(幼稚园)里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论语》、《孟子》也比比皆是。国学在台湾已成为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内容。 重视城市企业等社会文化建设。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一出校门就断档,而是继续向社区、向企业等社会领域延伸,因此才形成台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台湾的企业管理严格,但文化特色鲜明,针对性、实用性强,寓企业管理与传统教育之中。在社会艺术领域,林怀民的云门舞集、周杰伦的歌曲、李安等导演的电影都透出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台湾许多重要的建筑的核心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中华古典的完美融合。 日本: 制订《文化财保护法》 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50年,日本就制订了《文化财保护法》,并创造性地提出“无形文化财”的保护概念,把文化财划分为五大类:一是有形文化财,包括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和美术工艺品;二是无形文化财,包括戏剧、音乐、舞蹈艺术及传统工艺技术;三是民俗文化财,包括无形民俗文化财(如岁时节日、风俗习惯、信仰等)和有形民俗文化财(如衣食住行所需各种器物及民俗文物);四是纪念物,包括寺院、古宅、坟冢、名胜等;五是传统的人造物,如古老街道等人造风景。 日本无形文化财有力的保护措施和完善的保护体系,为日本“和纸”等制造工艺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有力保护。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