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孔学堂文化产业集群启动。孔学堂文化发展公司,旨在通过产业手段、市场渠道弘扬传统文化。公司为混合所有制,将以孔学堂品牌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并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提供文化型互联网产品。 传统文化体验方式变革 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社、孔学堂网站均肩负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贵阳孔学堂在出版系列文化书籍,开展讲座、筑城三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贵阳孔学堂的建设理念,从一开始,贵阳孔学堂就提出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不仅要让过去的东西不过时,更要让过去和现在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贵阳孔学堂积极瞄准和利用最新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孔学堂活动及其影响力。在孔子儒学博物馆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用数字互动的展示方式,展示孔子生平、学术历程、学术成果,拓展贵阳孔学堂的传播教化功能。 贵阳孔学堂还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成海量检索、在线互动、超限传播、受众分析的中国第一个国学云计算平台,构建弘扬、传播、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孔学堂”,将孔学堂打造成真正具备全面透彻的感知、泛在网络,智能融合应用以及可持续创新的智慧“生活圈”,为国学爱好者、学习者提供权威、海量、开放的信息服务,只要爱好者输入学习国学需求,国学云将帮助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曾撰文《有感于贵阳兴起孔学堂》,对孔学堂利用现代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高度评价:这种有别于传统书院的传播方式,带来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文化体验方式的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打造贵州文化新名片和中华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窗口提供了有力支撑。 得天时据地利拥人和 为将贵阳孔学堂塑造成中华文化最佳展示橱窗之一,创新性地整合文化品牌的中华老字号,将孔学堂文创园区打造成中华文化老字号的集聚区与创新体验区,10月8日,在省委召开的孔学堂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明确了由贵州广电传媒集团、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贵阳金阳建设投资集团、贵州城文创意园发展有限公司4家企业单位共同发起并联合出资组建。11月23日,该公司正式成立,旨在引入创新理念,深度挖掘孔学堂品牌商业价值,探索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已有的孔学堂一、二、三期可经营性资源,进行大规模产业开发,把抢抓时间放在第一位,整合力量,快速推进孔学堂的文化产业发展。 “如何更好地发掘孔学堂文化元素,进行更多精彩的创意,并充分地向公众展示和宣传这些创意作品,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是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的一个课题。”公司董事长贺亚说,我们将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己任,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让一件件中华文物“活”起来,既能够更好地传播文化、教育公众,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营收入,促进自身各项事业的发展。 孔学堂文化产品营销,本着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推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把中华传统的文化元素植入时尚新潮的当代工艺品中,成为独具匠心的特色产品,同时也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多层次需求,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产品来了解和喜爱孔学堂文化,以及孔学堂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孔学堂的文化信息。 “我们希望把孔学堂的文创园区构建成中国的文化体验目的地,站在中国的视野上来整合资源,建立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文化品牌的中华老字号,将孔学堂文创园区打造成中华文化老字号的集聚区与创新体验区。积聚类如北京荣宝斋、杭州西泠印社等在中国传统文化老字号中有广泛公众知晓度并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的企业。让孔学堂文创园区成为有着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地方,也成为中华文化老字号的集聚区。”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萧然说。 建立互促品牌战略集合体 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现已成为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所追求方向。该公司近期将塑造孔学堂三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华老字号集聚区,该主题区以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展开,吸纳国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品牌中华老字号企业入园集聚,建立互促品牌战略集合体,形成特有的业态模式,不仅包含中华老字号,还有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并以文化体验区的模式面对公众。 下一步还将朝着打造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地迈进。贺亚认为,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不仅关系到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更关系到公众文化需求和对外交流、输出的产业化问题。充分利用以孔学堂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带动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延续了城市文脉,承载了文化记忆。从点状产业示范区,吸纳和融合其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孔学堂文化产业跨区域拓展。一方面从微观上突出差异化的竞争力策略;另一方面从宏观上强调突破区域限制,形成区域合作机制,统筹城市版块的复制发展,从而形成集聚联动效应。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文化目的地和输出地。 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本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注重传播和宣传。公司成立伊始,即筹划向海内外发布以“我心中的孔子形象”为主题的100幅来自70个国家的漫画大师的作品,将这位大成至圣的人类导师以漫画创意的理念推向海内外,充分彰显“孔子是世界”的国际视野。同时,此举亦表明公司将孔学堂文化创意产业走向世界的坚定信心。 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组委会秘书长王六一说:“孔子国际漫画大赛,拟由国际卡通协会和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发起,孔学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这一系列活动必将提升贵阳孔学堂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与艺术走进中国、走进贵阳、走进孔学堂。”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