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德国教授:没有传统 就面临失去自我的危险

德国教授:没有传统 就面临失去自我的危险

时间:2014-11-19 10:17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没有传统,就面临失去自我的危险。因而首先要了解传统,坚持传统,阅读传统,讨论传统;然后要去应对传统身处的这个时代,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看待传统

  核心阅读

  阿多诺以批判文化工业著称,而现在文化工业非常繁荣,势头不可阻挡,对此我们至少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即要以一种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

  流行美学很重要,原因在于流行文化已经成为现实,需要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对流行文化可能是过分悲观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怎样从流行文化里面发掘一些积极因素

  文学本身就有教育和引导的功能,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来说,要将民族的优秀精神,将世世代代的民族追求,将普通民众的理想、梦想融入到文学中,教育下一代

  没有传统,就面临失去自我的危险。因而首先要了解传统,坚持传统,阅读传统,讨论传统;然后要去应对传统身处的这个时代,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看待传统

  前段时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代表团访问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期间,代表团成员张江、陆建德、高建平同法兰克福大学学者举行座谈,一同探论文学在当今时代的命运和作用。

  文学的当代遭遇

  张江:我先提一个问题供讨论。我们困惑的是,在中国,物质生活比较艰苦的时候,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很大,读文学的人很多。最近一些年,中国经济强大起来,普通民众的生活好起来,可是了解文学、喜欢文学、阅读文学的人却越来越少。尤其是经典和高雅文学,除了专家圈子里有人读一读以外,普通民众很少涉及。过去,中国人不仅读中国的纯文学,对德国的小说、戏剧和诗歌,也都很熟悉。现在,这种局面彻底改变了。我们不禁要问,文学阅读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海因茨·德吕格:我非常同意你的观察。我和我的同事们当年在读中学时都很喜欢阅读歌德和海涅那些充满智慧的作品,而如今读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给我们这些在大学教文学的人带来难题。现在的本科生普遍不接触文本,特别是长文本和复杂的文本,也不愿意读理论,指导这样的学生很困难。

  但我对此并不那么悲观。我很关注年轻人现在每天都会面对的“流行幕”(POP Curtain),它既是一种流行文化,也是一种美学,还提供知识,对年轻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我感兴趣的是,年轻人在不读书的时候会做什么,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文学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作为研究者,我们是逃避这一切,对这种人人手拿智能手机听流行音乐的生活方式视而不见,还是应该与之对抗?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但要想做些什么,首先应该知道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我和其他7位学者编过一本POP研究论文集。这里的POP不是指流行文化,而是指流行美学,即关于流行文学、传媒、电影、时尚等等的美学。将这些研究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联系起来很有趣,大家都知道,阿多诺是最有名的对文化工业提出批评的学者之一,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就是看看是否可能把阿多诺的观点和现在的流行理论、流行文化批评联系起来。

  高建平: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阿多诺在中国学界影响很大,我们昨天访问了法兰克福研究所,看一看阿多诺工作过的地方是我们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但我们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阿多诺批判文化工业,而现在文化工业非常繁荣,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过的现象,延续至今已经几十年了,面对今天的消费主义,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当社会发展的经济驱动力发生变化之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是仅仅用描述的态度来应对,还是用批评的姿态来介入?我认为,至少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即要以一种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

  卡罗拉·希尔姆斯:在德国,有很多人讲授法兰克福学派,讲授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但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流行美学很重要,原因在于,流行文化已经成为现实,需要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对流行文化可能是过分悲观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怎样从流行文化里面发掘一些积极因素。整个社会文化现实这些年变化得很快。德国有一个祖尔坎普出版社,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德国文化可以说是由它建立起来的,德国所有著名的作家、理论家包括本雅明和阿多诺都在祖尔坎普出版过著作,而现在这家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一样都面临生存危机。就在今天,德国著名的日报——《法兰克福汇报》宣布因为财务问题将裁减100多名编辑部员工,这也是危机的表现。

  苏珊·克努法特—海因:祖尔坎普出版社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很有名气。50年代,他们重提文化经典,重新建构优秀的“老传统”,给了战后德国一个“身份”。60年代的时候,他们又为学生革命提供支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家出版商从精神建构到对纳粹思想的精神解构,再到提倡精神多元化,影响很大。他们厉害到打一个喷嚏,德国的作家就会感冒。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当他们试图让大众闭嘴的时候,每个人都回以大笑。他们不再有力量,不再能提供任何重大的生活意义了。意义被其他人所掌握。

  陆建德: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人?

  苏珊·克努法特—海因: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而是一个时代,一群没有面目的大众。我们不再有一个智慧的领导委员会了。曾经具有凝聚力的“国家”被无边的“社会”所取代。

  珍视和传承文学经典

  张江:在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能够担负教育功能、伦理功能的优秀文学作品,却很难接触到大众。就以中小学教育来说,一些非常优美的古典诗词都被从教材中抽去了。对此,我们的习主席都给予关切。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过去在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能背诵许多中国古代的经典,现在的学生已经不背这些了。我不知道德国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之前了解的德国文学,包括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蔡特金的著作,现在还有人读吗?在中小学教育中,德国的传统优秀文学作品还保留吗?在你们看来,传统文学是否应该一代代传下去?

  海因茨·德吕格:这里有一个主要的差别——中国文学比德国文学久远得多。当我们说经典文学时,通常指的是18世纪以来的文学,德国人对歌德时代以前的文学接触得很少。而对你们来说,这些都已经是很现代的文学了。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比较,德国学生阅读歌德时代以前的文学的能力,不仅没有变强,反而越来越差了。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