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围绕世遗做传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有精彩的产品,别人不知道,效果等于零。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无疑为沿线城市发展运河文化提供了一个可以借势的世界级话题。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借势“申遗”,高举高打,一鸣惊人,这是每个沿线城市都要思考的问题。 第五、围绕共识做协同。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涉及到沿线20余个城市,如何协同推动大运河的保护和活化是重大问题。根据国际区域合作经验,沿线城市应达成高度共识,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共同产业基金、重大文化项目等多种形式,实现差异化发展、高效协同的合作格局。 需要强调的是,大运河文化建设绝不能“好心做坏事”,采取短视做法。如果政府追求“高大上”,企业追求“短平快”,一哄而上,这对于脆弱的大运河,将会造成无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必须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大胆想象,小心论证,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正如运河沿线一位市长所说:看准的我们一定做,看不准的留给子孙后代做!运河文化的发展,最迫切需要就是这样一种负责的文化态度和历史担当! 一个文化运河时代正在到来,各位运河沿线城市,你们准备好了么?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