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最早在女性主义的著作中读到了身高与权力的论述,这让她明白,这不是她个人的遭遇,更不是她自己的错误。遭受偏见可以有两种办法应对,一种是反抗,但她认为更好的办法是置之一笑。现在,戴锦华非常坦然,她很清楚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她拥有女人内心的和外在的全部财富。 “智慧、情感与仗义,是女人特有的品格和财富。”女人丰富的情感令她对世界保持着敏感、犀利的观察。她们多样的生命经验,令她们获取生命的智慧,令她们对世界保持着不同的思考。也许重要的是认知自己,从常识中解放自己。 戴锦华喜欢说,女人最仗义。仗义被视为男性的美德,事实上却是女性独有的品格。男性被深刻地绑定在权力结构中,以至于利益考量成了本能。只可惜女人的仗义多数为男人——戴锦华笑着补充。 戴锦华说,直到今天,多数人仍认为女权主义的意义是与男人为敌,或意图取而代之。而事实上,女权主义是一种与男权截然相反的逻辑,不是规范,而是差异,不是压迫,而是包容与互助。它让我们在了然女性遭遇困境的同时,了然于男权的僵局。“在这点上,我很老旧,我依然相信爱。不是爱情神话,而是人与人的相互需求与依存。” 相伴相守,相互维护,相互包容,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以规范来否定自己,也不以规范来改造他人。“有了这一切,”戴锦华笑着引证:“婚姻是一次冒险,但值得一试。” “爱情,是一份强烈的、也许是带有生物性的情感,但要维系爱的连接,令爱更生,是智慧的范畴。”度量亲密关系中的距离,不仅需要心也需要脑。不测试爱,不索取表白,去体认,去理解,去原宥、包容。穿越生命的意义是获得智慧。当一个女性步入老年,她能够、也应该成为一个智者。 末尾,戴锦华又不经意地提起那场病。死亡的临近让她理解和把握了生命的朴素和单纯。因此得到命运的眷顾,在30岁上嫁给她所爱的人,直到今日。她自觉幸福。在多重意义上一次次地经历生死,她放弃了张狂,学会了感恩,同时从心所欲。事实上,戴锦华始终感激她身边的世界对她桀骜不驯的宽容。 逆境总会遇到,直面,承担,受不住就大哭一场,然后笑自己,再走下去,“让时光的河流过,我接受,我认可。爱过,恨过,书写过。同时我仍然会在对不公不义的拒绝中走下去。”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