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刘佑平:自信、信任、诚信,慈善的通行证与保险阀(2)

刘佑平:自信、信任、诚信,慈善的通行证与保险阀(2)

时间:2015-03-03 10:59来源:新华公益 作者:新华公益
其实,自信心在中国的慈善组织中,也有很好的案例,那就是台湾的慈济。证严大师给人们传递的就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对使命的坚守,来自信仰的力量。比如当年慈济在花莲要建立一所大学,钱从哪里来?很多人都发
  其实,自信心在中国的慈善组织中,也有很好的案例,那就是台湾的慈济。证严大师给人们传递的就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对使命的坚守,来自信仰的力量。比如当年慈济在花莲要建立一所大学,钱从哪里来?很多人都发愁,但证严大师却发此宏愿,然后再坚定信念,努力工作,最后感动了所有人,创造出了奇迹,建立起了著名的慈济大学。
  信任,慈善的土壤
  对今天中国社会来说,慈善的最大价值,并不仅在于扶贫济困(当然这一点很重要),更在于重建中国人之间“信任”这一稀缺的价值。这次美国慈善与非营利之旅,我们见识了美国的“信任”文化,也更加印证了这种观点。
  我们感受到,在美国,似乎全社会都充满着对慈善与非营利事业的信任,这种信任既是对慈善捐赠者的信任,也是对慈善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更是对整个慈善事业的信任。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任,使美国成为全球慈善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使慈善浸透到美国人每一个神经细胞里了,成为其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我们一直想知道,为什么美国的慈善与非营利事业如此发达?我们一行也一直在向美国的朋友探询这究竟是为什么?一些美国人的回答,令我更惊讶,如:“你们不要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老实说我们也不知道,因为我们从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美国人说的没错,因为他们的慈善与非营利历史,比国家的历史还早还长,在美国建国之前,就已先有了美国的慈善与非营利组织和行业,有此一说,美国是在慈善与非营利的基础上建立的。
  当初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甚至有点失望了,跟几位交流的美国学者和同行诉苦道:我们来这里是交流学习美国经验的,但你们却告诉我,这是天生的,是历史造成的。我们又无法改写历史,难道我们这次美国之行是来错了白跑了?
  其实,如果从结果上去学,我们确实没法效法美国,但从起因上去追溯,仍然可以学习,那就是:美国社会对慈善与非营利的高度信任!正是因为信任,才有今天蓬勃发展的美国慈善与非营利事业,才有美国良好的政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慈善信任,首先是建立在对捐赠人信任之上。慈善捐赠奉献,古今中外亦然,对于受益者来说,某种意义上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但我们中国大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养成了一种对财富阶层不信任,甚至完全是一种仇富的心态,总对富人的捐赠抱怀疑的和不信任的态度,某人一捐赠,就先去追问其动机,其假设前提是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种不信任,今天仍然在很大一部分公众中存在,也在一部分政府官员中存在,而媒体往往又起了许多添油加醋的作用。当然,今天的不信任,有一些变化,就是将普通人、平民百姓的捐赠,和财富阶层、富人的捐赠对立起来。甚至有一些所谓行业大佬也在跟着起哄说,美国70%以上的捐赠来自普通平民,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富人。美国城市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在美国,50%的美国人都有参与过捐赠,但与中国一样,美国也是富人捐的钱最多。而谢娜·R·艾希莉博士在给我们讲《筹款和调动财务资源》课程时也强调,“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个人捐赠是成功发展项目的基石,大额捐赠(在美国慈善捐赠中)起了引领作用。”美国的同行们认为,正是普通人从小养成的慈善捐赠习惯,成为其财富成功之后慷慨捐赠的基础,两种不可对立分割。这种信任,是基于一种普遍的价值认同。
  慈善信任,最重要的当然是对慈善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在美国,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既来自美国公众,也来自捐赠人,甚至在美国政府里,也充满着这种慈善信任。
  在锡拉邱兹的第一课,史蒂文·力士(Steven Lux)教授就告诉我们,“美国人对NGO充满信任,在美国人看来,NGO越多越好,NGO多了,政府所做的就越来越少,人民就受益越来越多。”
  近年来,因为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中国大陆出现了一种对慈善与非营利组织普遍质疑的思潮,政府和媒体,似乎都在引导社会对慈善与非营利的不信任。比如政府高层有些力量,就提出过“警惕公民社会的陷阱”、所谓“第三部门”并不存在,甚至将慈善与非营利组织与国内“民运”活动相关联的做法;与此同时,媒体则在某些力量推动下,发动了一次对中国大陆NGO(特别是有政府背景的NGO)揭露风潮,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一批国字号组织,被描述成了不可信任的代名词,而且被挨打还不能出声,任何解释都引来“呸”声无数;最后,则是像崔永元创建的基金会、李亚鹏创建的基金和医院、李连杰创建的壹基金等一批民间的慈善与非营利组织,也相继被追问拷打。一时之间,中国慈善与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跌到了谷底。
  在美国,尽管也经常有媒体揭露报道一些慈善组织的贪污腐败丑闻,但“美国人认为,郭美美事件并不全是坏事,可以引起人们对NGO的关注。而NGO总体来说是可信的。”
  为什么美国人很愿意捐钱给慈善组织,史蒂文·力士说,这是因为美国人很信任NGO,“美国人很喜欢看到NGO有钱,因为他们相信,如果NGO有钱了,就会拿更多的钱来提供慈善与公共服务,使人民受益。”
  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正如奥农达嘎郡卫生局原局长辛西亚·莫罗博士所说,“在美国,人们普遍不信任政府,但相对而言,却更信任非营利组织。”所以,他们对公权力的政府充满警惕,但对NGO却报以热情支持!
  正是基于对慈善与非营利事业的信任和认同,美国才出现了这么多的志愿服务,这么高的慈善参与率: 50%的美国公民有过捐赠行为,25.4%的人有志愿服务经历。他们每年贡献了3000亿美元左右的捐赠总量,相当于超过2%的GDP;和81亿小时,相当于1630亿美元的志愿服务。美国人现拥有230万家慈善与非营利机构(包括在联邦税务局IRS注册的160万家免税慈善组织),每个非营利组织对应175个美国人。2012年,这些慈善与非营利组织对美国GDP的贡献达到5.4%,对美国就业贡献达到10%。(以上来自于都市研究院2013年度数据。)
  慈善与非营利的历史比美国联邦历史还早,因此美国政府也普遍信任NGO,非常重视与NGO的合作,政府的很多倡议,都通过NGO来与大众沟通,与NGO协作在大众中推广。史蒂文·力士在最后一天项目总结时说,“政府要限制NGO的话,是非常容易的。如果政府宣传说NGO是坏的,公民社会是陷阱之类,那么就势必会影响人民对NGO的信任。”有鉴于此,美国政府十分信任、帮助和支持NGO发展。美国政府对NGO的信任,也反过来引导了公众对NGO的信任。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