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 >>“呼格案”内参记者:一场冤案的非典型平反(3)

“呼格案”内参记者:一场冤案的非典型平反(3)

时间:2015-01-12 17:22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再有所推动,2007年,汤计系统地梳理了之前的材料,写了第三篇内参:《死刑犯呼格吉勒图被错杀?呼市1996年409流氓杀人案透析》,由于内参通常不宜过长,此文分为上下两篇。 但收效甚微。经过了解,汤计认为案件

  为了再有所推动,2007年,汤计系统地梳理了之前的材料,写了第三篇内参:《死刑犯呼格吉勒图被错杀?——呼市1996年“4·09”流氓杀人案透析》,由于内参通常不宜过长,此文分为上下两篇。

  但收效甚微。经过了解,汤计认为案件重审进程卡在了自治区高院。“政法委开会研究(呼格案),高院派来的代表就是当年的审判长,他本应回避才对。”

  汤计找到邢宝玉检察长讨论。汤计问:你怎么不抗诉?后者回答:如果检察院抗诉,高院维持原判,这案子就没救了。汤计说,那怎么办?刑宝玉给出的办法是:能拿出内蒙就有戏。汤计就此写出了第四篇内参《内蒙古法律界人士建议跨省区异地审理呼格吉勒图案件》。

  此时,是2007年11月。紧接着,内蒙古领导班子换届。之前主导复查此案的领导中,检察长刑宝玉和政法委副书宋喜德退休,政法委副书记胡毅峰调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新任领导都对这块“烫手山芋”避而远之。

  汤计说那段日子最难熬。内参写多了,领导也头疼;他于是开始联络市场化媒体,寻求体制外媒体的支持。他认为这是一种战术安排:内参领导直接批复,就形成自上而下的要求,对执行者的压力更直接,也更有力;外部舆论形成的压力,则是配合内力,内外呼应,缺一不可。

  “我是打排球出身,输了一定要赢回来。”汤计说。他想了很多办法,还鼓励李三仁夫妇去上访。但他叮嘱两位老人:“上访只是一项工作,千万不要闹,要快乐上访。”

  于是,每年1月初,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召开,汤计都能看到李三仁老两口身影。那也是内蒙天气最冷的时候,室外常常低达零下二十多度,老两口就站在会场大院门口,瘦小的身躯,单薄的衣服,不哭也不闹。每次见到,汤计心里都很难受,但又不能对他们说“在这站着没用,回去吧”。他总是鼓励他们要抱有希望。

  老两口持续上访,市场化媒体的跟进,终于使此案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定的舆论热度。汤计据此写了第五篇内参:《呼格吉勒图案复核六年后陷入僵局,网民企盼真凶早日伏法》。

  恰好此时,胡毅峰从自治区人大调到内蒙古高院担任院长,作为曾经推动此案复核的领导人之一,胡毅峰推动内蒙高院成立了复核小组,案件复核进入新的阶段。

  随着四中全会发布《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呼格吉勒图案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再审程序顺利启动。“这是全国媒体共同监督的典范。”汤计说。

  12月19日,汤计受邀参加财新峰会“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分论坛”。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田文昌,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谢鹏程等学者都在会上发言,认为当前中国需要司法独立。可作为“呼格案”重审的主要推动者,汤计抛出观点却是:中国目前的国情还不适合司法独立,更适合人治。

  他后来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法治社会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向往的。”不过他说,他对公检法系统了解得太深,因而缺乏足够的信心。“司法独立需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普法教育才能做到,可能需要50年后甚至更久。”

  对于体制内媒体人的说法,他也颇为不解:“体制内体制外,又能有多大区别?”他自认为坚持为呼格吉勒图伸冤,靠的不是身在体制内,而是基本的同情心。“一个记者只要是好人,就会有同情心,有了同情心,就会有明辨是非的思想和能力,也就有了做事的动力。”

  “既然如此,您认为法律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惩治真正的恶。”汤计语气坚定。

  “什么是真正的恶?”

  “比如明知是冤案但不作为,明知办错了案而不纠正。”

  再审判决书送达时,汤计就在李三仁夫妇家。他说没想到自己会哭,但老两口抓住他的手一哭,他的眼泪也掉了下来。

  尚爱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些年来最担心的事情不是案子无法再审,而是汤计被调走,“他走了这案子就没人管了”。★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