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湖南双河村发展特色产业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

湖南双河村发展特色产业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

时间:2013-06-05 14:45来源:湖南日报作者:孙振华
省级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看长沙县双河村如何建设浔龙河生态小镇 山多、水多、田少、闭塞、贫困,是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曾经的基本村情。2009年,双河村头上还顶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山还是那几座山,河还是那几条河,短短几年过去,如今的双河村,小城镇建设已
  
  省级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看长沙县双河村如何建设浔龙河生态小镇
  山多、水多、田少、闭塞、贫困,是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曾经的基本“村情”。2009年,双河村头上还顶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山还是那几座山,河还是那几条河,短短几年过去,如今的双河村,小城镇建设已闯出一条新路,形成了“市场主体投资、政府主导推动,基层组织参与决策,群众意愿充分表达”的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模式,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社会资本下乡,农村就地城镇化
  初夏,车出长沙县城星沙,沿宽敞平整的东八线北行,城市的喧嚣逐渐被抛在车后。这条新修的主干道,拉近了双河村与城市的距离。
  车行12公里左右,即进入山清水秀、恬静优美的果园镇双河村,“浔龙河生态小镇”的巨型广告牌竖立在东八线旁。
  沿浔龙河行走,楼台亭榭依河而建,河流两岸树木葱茏,一派园林风光。
  一栋气派的会所悄然栖于山坡,这就是浔龙河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接待中心。公司董事长、双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柳中辉在门口迎接记者到来。
  柳中辉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1999年,他走出山村求发展。一番摸爬滚打,不到10年,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资产达数亿元。2009年,这位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家毅然回村,担任村第一支部书记,决意开创双河村美好未来。
  当时,长沙市出台政策,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沙县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柳中辉有个大胆设想:由企业主体建设,借助政策支持和政府推动,将双河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生态小镇于一体的新型农村。
  在征得村民同意后,他将初步设想形成方案上报,很快得到了肯定回复。在政府主导推动下,我省首个社会资本投资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项目——浔龙河生态小镇应运而生。
  按照规划,双河村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打造百姓富裕、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的美丽乡镇。
  土地集中流转,特色产业富民
  小城镇建设,土地统一规划、利用是第一步。
  按规划,农民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出让、流转或置换,以土地资源支持小城镇项目建设,并通过项目建设实现致富增收。
  这个想法刚一抛出,遭到一片反对之声。
  70多岁的史配乾老人当时质疑:“这不是圈地吗?到时耕地没有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种什么,吃什么?”见多识广的史配乾听说过很多地方借房地产项目圈地,农民“被上楼”后,无地可耕,无事可做。
  柳中辉理解村民的担忧。他挨家挨户上门解释:项目建设之前,将对土地进行产权界定;由新成立的浔龙河土地合作社,对农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按照每年每亩耕地300公斤稻谷,林地75公斤稻谷,坡地、水塘及其他闲置用地100公斤稻谷的价格,参照国家当年的粮食收购价,以现金的形式进行支付。
  村民获得流转收入后,可以直接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同时,在村民集中安置区开辟菜园,每户可分得一分地种蔬菜,解决吃菜问题。
  其他土地产生的收益,由政府、企业、村集体分成。另外,预留部分建设用地给村里集体经营,产生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了解这些情况后,村民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很多坚决反对的村民转为支持。”村民黄建国说。2010年9月,双河村组织召开申请城乡一体化试点村民公投大会,全村村民支持率达到97.2%。
  黄建国介绍,他家3亩5分地,原来自己耕种,一亩地一年赚不到300元。土地流转后,每亩可得300公斤稻谷,合计900元。“流转3年来,每年可得3000多元流转费。以后还有山地、林地流转费。”
  在双河村浔龙岛,记者看到,上百亩土地上,豆角、茄子、辣椒等绿色蔬菜生机盎然,田地间点缀着一个个古朴的凉亭,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柳中辉介绍,这就是将流转过来的土地集中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之一。
  按照规划,浔龙河生态小镇将把蔬菜、水果、艺术园林三大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同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对项目区内的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加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一个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区已建成,项目区内有优质稻1100亩、绿色蔬菜600亩、花卉苗木300亩;现代农业深加工项目正在筹划中。
  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开发利用
  6月2日,天气晴朗。紧邻东八线的五七组地盘上,双河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正在紧张施工。年底,首批50户居民将入住。
  双河村502户,分散居住在村里各个地方。按照浔龙河生态小镇的规划,村民实施集中居住。村民原有住房拆迁后,可凭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一套新房。
  新房建设按照“上有天、下有地,前面有门面、后面有小院”要求,依山就势,高标准建设。
  分配标准为,1至3口之家可分210平方米住房,每增加1人增加70平方米。集中安置区内,由政府整合专项资金,建设农民广场、公园、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实现水、电、路、气、网的全方位配套。
  村民谭云浩算了一笔账:他家4口人,可获得45万元左右的拆迁补偿。如果按照现在的安置方式,“旧房换新房后,还可以拥有门面,并在装修后有部分存款,挺划算的。”
  “农民拆迁集中居住后,全村可以节约出400亩耕地,通过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建设,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将大大改善。”柳中辉说。
  集中居住后,村里将闲置出来的土地集中进行产业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村民对集体土地拥有股权,可从集体土地收益中获得稳定分红。同时,村里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均可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农民生计。(记者李伟锋通讯员熊鹰)
  记者感言
  就地城镇化的有益尝试
  城镇化,农民变市民。因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以及就业岗位的限制,农民不可能大量涌入都市。一些城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农民就地城镇化,的确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小城镇建设路径选择。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陈琰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6-25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