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8月26日文章】题:亚洲大卖空———为何投资者突然逃离南亚和东南亚市场?(作者丹尼尔·奥尔特曼) 不要把这称为一场危机,至少目前还不是。投资者近来逃离南亚和东南亚市场,该地区股市和汇市不断下跌。但是股指和汇率的下降不一定反映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深层变化,因此超值的交易也许唾手可得。 最近印度卢比下跌占据了媒体的头条,但是其他货币的境遇同样不妙。泰铢对美元的汇率自4月份以来下跌了约10%,印尼盾下跌了约12%。当然,这一跌势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强,美联储逐渐结束巨额的购债计划,货币供应扩张的步伐放缓。 同时,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股指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20%,泰国股指下挫约17%。菲律宾股指在一个月内从5月份的最高点骤降了20%,但目前稳定在12%左右。印度的股指从7月份以来跳水10%。 汇率和股指的下跌并不总是如影随形。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当汇率下跌时股票价格有望上升。当资本的实际回报没有发生变化时,股价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应当也是保持不变的。事实上,日本刚实施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抵消效应;随着日元贬值,日经指数暴涨。 但是,当外国投资者预计资本回报下跌时是不会出现这一抵消现象的;于是,抛售成为王道。在亚洲,投资者首先是售卖金融资产,继而售卖资产收益(印度卢比、泰铢、印尼盾和菲律宾比索等)来换取其他货币。 在这番混乱中冒出了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为什么要同时抛售所有货币呢?对亚洲货币大范围贬值并没有唯一的解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正如欧元区危机的原因从预算赤字到银行倒闭等等不一而足。 投资者通常觉得新兴市场风险较大,普遍来看也的确如此。腐败、内讧、物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投资者还倾向于把新兴市场一起放入资产组合中,有些时候甚至会把横跨大陆的各个地区绑定在一起。 鉴于金融公司的这种分类,再来思考一下当一个新兴市场陷入困境时的遭遇吧。如果投资者认为印度市场比他们此前估计的风险更大,那么他们就要从其他地方削减风险来保持投资组合的平衡;而什么是削减风险的捷径呢?那就是撤出新兴市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