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视频直播访谈节目。如果提到携程、百度、腾讯这些公司的名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些公司都是中国互联网领域、IT领域的领军的公司。但是在这些公司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的帮助和投资,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大家非常熟悉的资深风险投资专家熊晓鸽先生。您好,熊总,欢迎您作客人民网,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13:37] [熊晓鸽]:各位网友大家好! [13:37] [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始,请熊总先跟我们介绍一下IDG资本。 [13:38] [熊晓鸽]:IDG公司的总部在美国,主要是做信息服务的,跟IT有关,还有做信息服务的,做研究报告。还有媒体公司,就是出报纸和杂志,主要是出计算机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在全世界有300个IT的报纸和杂志是我们公司出的。在90多个国家都有,比如说中国所熟悉的《计算机世界》、《微电脑世界》、《网络世界》等等,都是我们IDG集团出的杂志。 [13:39] [熊晓鸽]:另外还有一个会议和展览公司,当然还有风险投资,主要是这四个业务,我是19年前11月6号参加IDG的,主要是负责这个公司在亚洲,尤其在中国业务的拓展。另外还有一个会议和展览公司,当然还有风险投资,主要是这四个业务,我是19年前11月6号参加IDG的,主要是负责这个公司在亚洲,尤其在中国业务的拓展。 [13:40] [主持人]:IDG资本已经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领先者,熊总进到我们演播室的时候,我们人民网所处的位置是金台夕路2号应该说是您的“娘家”,这个是很多年前的故事。 [13:40] [熊晓鸽]:不仅是“娘家”,曾经还是我梦想的一个(地方)。当年读大学的时候,这里是我梦寐以求追求的天堂,当然了命运比较有意思。我是1986年8月23号离开中国去美国留学,那个时候也是从这里离开的,所以今天回来,就像回“娘家”。 [13:45]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的是IDG在中国的发展,包括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的经历,应该是比较专业的话题。但是熊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娓娓动听的一个故事。我相信熊总的经历也是这样,很多人说熊晓鸽是什么样的一位人?他是涉及很多领域的“杂家”,之前您也有一段记者的经历,跟我们是同行。 [13:45] [熊晓鸽]:对,我是金台西路出来的。我的第一职业是记者。当时在湖南大学读书的时候,我是77级的大学生,1979年偶然的机会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湖南日报》的头版上,那一下子觉得做记者很好。 [13:46] [主持人]:很有成就感。 [13:47] [熊晓鸽]:那个时候第一次写文章就登在《湖南日报》头版的正中间,我爸爸妈妈都特别的骄傲,很多人对他们说你儿子写了一篇文章。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当时给我7块钱的稿费,所以那个时候就想我要去当记者。当时在湖大的专业是学英文的,所以说我就想当驻外记者,当时我自己学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这些课。大学毕业以后就考研究生,其他都考的还特好,但是政治课没有及格,所以就落选了。那个时候的申请是寄到金台西路2号9号楼,收到不录取的通知书,也是从这里发出来的。但是后来我分到研究生部,当时这个研究部是金台西路2号的3号楼,所以说我和这儿太有缘分了。 [13:49] [主持人]:刚刚过去的11月6日,是您在IDG资本第二十个年头的开始。我们首先对IDG在您的领导下,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祝贺! [13:49] [主持人]:我们想知道在这二十年时间里,IDG对这200多家企业一共投资了多大的资金规模? [13:49] [熊晓鸽]:我们管理国外基金是25亿美元,最近我们也融了人民币基金是35亿,加在一起的话相当于6亿多美元。总共管理的钱是31亿美元,过去十几年期间,我们投了200多家公司,还有刚才你提到的很成功公司。做我们这一行,基本上选择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找到很能干的人,把钱投给他们,最好的办法是成长到足够大的时候让它上市,等公司好了我们再把股份收回,我们退出。 [13:52] [熊晓鸽]:还有一个退出的方法,就是有一些跨国公司或者是国内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收购或兼并把我们投资的公司买过去。我们投了200多个公司,现在通过上市或者是股权转让退出的有60多个。一个基金是按10年为一个周期设定的,非常好。 [13:57]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上市公司,这个上市是30多家,这个市值是多少呢? [13:57] [熊晓鸽]:百度、腾讯都非常好,还有汉庭酒店,还有搜房网,回报都非常高。 [13:58] [主持人]:IDG占了多大的份额呢? [13:58] [熊晓鸽]: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所投的小到4%、5%,大到可能20%、30%,40%的也有。有的时候随着基金的投入,后续受到基金的限制,可能没有继续投,这样的话股份会越来越小。 [13:58] [主持人]:IDG所投的企业是不是你们选择的时候,他们是这个行业目前的领军人物,还是说它有一点点成长的苗头,我们就会把这个资金投进去? [13:59] [熊晓鸽]:做投资来讲的话,没有一个人愿意赔钱,都去寻找很成功的公司。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都成功。在硅谷,在美国平均上来看,如果你投10个公司,假设有一个公司能够大赚,你也不会赔。如果有两个很成功的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赚一下。在经济上,“二八定律”永远在发挥作用,十个里面有两个你能够很成功,你就很不错。我们现在投了200多个公司,到现在我们真正完全失败了,也就是20个,大概不到10%的失败率。那么成功的话,我们有60多个成功的,200多个公司,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了30%以上都是很成功的。所以说,我跟很多人说中国不仅是创业者的天堂,还是投资者的天堂。 [14:00]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这200多个企业当中,他们本身在中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是什么样的呢?就是经过投资之后,或者是经过他们的发展之后? [14:01] [熊晓鸽]:做投资来讲,投资的话不可能只投一个类型。我觉得我到中国发展业务是19年,真正开始投资,是我们融到的第一笔钱是1993年,而且头几年都在摸索。所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是说你必须要挑哪一个领域能够做的大,未来能够发展得大。 [14:02] [熊晓鸽]:第二个挑一些技术方面的,不一定要有专利。但是要在某一些方面要领先,还有它的产品要有创意、创新,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领军人物,核心人物非常重要。还有一点就是它的团队非常重要。我们过去能够做一些成绩,首先第一是中国大的环境非常好,因为在这20年中间,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GDP的成长超过8%以上,同时国家鼓励我们这些外资到中国来投资,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14:03] [熊晓鸽]:还有,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几个沿海城市,这些开放比较早的地方,他们本身对我们是政策的支持,还有领导的(支持),给我们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同时社会鼓励我们创业,尤其我们在深圳做的比较早一点,上海后发一些,但是发展的非常快。 [14:03] [熊晓鸽]:还有很幸运一点,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发展时期。当时20年前最先进的就计算机技术,我第一次到深圳是1991年,当时我带了一个很大的苹果计算机,觉得很了不起。还有IT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间,对中国的经济发挥特别大的作用,这样使得大家提高了效率。 [14:04] [熊晓鸽]:第二,网络技术使得原来的局域网、企业网,使得这个公司的效益、管理提高了很大的层次。再一个互联网来讲,更是这样,使得全世界成为了一个平台,我们成了一个地球村,这样效益提高了很多。还有中国有一个特色,就是我们的手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这种通讯工具的发展,本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回过头看过去,从过去几百年之间,一直到公元1500年以后的发展,最开始没有什么技术,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美国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还有报纸、媒体,最开始是传统的报纸是德国做起来了。通讯工具,像收音机等等这些都是美国弄起来的,还有电视等等慢慢就发展起来了。 [14:04] [主持人]:但是互联网发展是经济的催化剂,加快了它的发展。IDG为什么取得成功,而且跟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关系。而且这方面IT业、计算机业等等这方面的需要有关系。那么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会不会关注他们呢? [14:05] [熊晓鸽]: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一个成功的公司必须不断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什么?你有新的技术、你的产品供不应求,你就需要更多的人。第二个公司要赚钱,要赚钱的话,他就给国家缴更多的利税。所以说,一个公司赔着钱不可能缴更多的税,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说在投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公司未来能不能做大。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人才非常重要。我们幸运的是谈到这个大的环境、谈到这个技术,这种技术不一定是中国自己的,也可能是别人的。 [14:05] [熊晓鸽]:在那个时候鼓励创业,像刚才您谈到的一大批公司总裁都是从美国回来的。有的公司不一定出过国,但是它那种技术的模式在国外都有,有一些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用的。那么我们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来做中国的事情。再加上我们资金的支持,其实这个风险投资本身不是多新的东西。最开始是50年代在波士顿,在我读书、求学的地方就有。 [14:06] [熊晓鸽]:怎么做起来呢?就是二战结束以后,很多美国退伍军人要创业,有一些到学校去读书,在波士顿那个地方,有人就支持了一些科技的公司。后来发现这个风险公司特别有用,美国政府成为了一个中小企业管理署,专门做配套的基金辅助他的成长。在美国如果没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话,不可能想象美国的科技这么发达,也不可能出现微软、苹果这样的公司。但是在中国也是这样,我们非常幸运的是赶上了非常好的互联网的技术。 [14:07]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