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袁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大气问题一直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非常重点的领域,也受到大家热切的关注。您认为大气污染的主要责任方在哪里?谁应该对大气污染负责呢? 袁驷:这两天问到这个问题的不少,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大气污染不同于其他的污染,大气污染人人都是受害者,但人人也都是”贡献者”。 要说责任,我个人的看法是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带有区别责任。我不认为这里面哪一方丝毫没有责任,但是是共同带有区别的,政府应该在治理上做主导,企业也要对社会负责。不光是对标准负责,不是说我这儿油品达到标准,我就可以交代过去了,你还有社会责任。公众也有自己转变生活方式,提倡绿色出行、支持国家绿色发展的责任。所以,我个人的提法就像《京都议定书》里说的一样,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网:在提高油品质量上民众的呼声比较热烈,中石油中石化回复的是,提高油品质量会带来成本提升,也是一个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您对此怎么看?
袁驷:这个问题今天反复有人问到,我也很难说出具体的办法。按照前面我的说法,政府、企业、公众都有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 首先,政府要有政策来支持,占主导责任。 其次,企业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对社会服务的意识、能力,共同商议怎么解决。让公众付出最小的代价,政府和企业担当更多更大的责任,是这样一种格局。但如果让公众丝毫不分担一点责任,我觉得理性上讲也不太妥当。
中国网:作为最广大的公众,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担节能减排或者分担大气污染方面的压力呢?
袁驷:这有很多方式。现在可以绿色出行,大家拼拼车,坐一下公交。其实公众也应该带有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不是我不开车就一点儿不带有责任了,也不一定,因为PM2.5也不光是汽车尾气的单一贡献,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贡献。油品要提升质量,价格作为调整机制又该怎么做。当然政府和企业要商谈,要出台政策,这里面公众是不是也要为了更好的空气环境,为了使用更好的油品,相应的也要分担一点的负担,我觉得也不能完全排除掉。
中国网: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才能做到。但企业这方面您觉得要怎样落实和细化?
袁驷:这个要由企业来研究,我不能替企业说那么细。
中国网:前一阵子北京的雾霾天气非常严重,接二连三的反复,大家很容易将这么严重的雾霾天气和之前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雾霾天气进行联想,包括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您认为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那些事件有一些可以参考对比的地方吗?
袁驷:那些确实是前车之鉴,确实给我们敲了很大的警钟。我们过去可能还没有太察觉和意识到我国的空气污染能够走到那一步,但污染是长期的积累,没有一个很好的遏制方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突发。一旦突发就突变,一旦突变上去再整治是很困难的,是你想逆转也非常困难的。我觉得虽然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但共同的地方都是积累了一定程度,积累了一定时间以后突发起来。这是历史。所以,前些天大范围、高浓度、长时间的雾霾,给中国后面整个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应该非常重视起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