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柏生,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广东省第一个建筑结构院士。提起这个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筑结构和高层建筑,因为他的一生以及成就都与这两个词密不可分,他的名字已被镶嵌入城市的高层建筑中。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登山,攀登的路上免不了有云雾遮挡,但只要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向前,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容柏生院士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不断攀登新高度中成就了他卓尔不群的人生。 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原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现任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裁、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就篇:一个中心、二种体系、三个代表作 说起容柏生院士的成就,虽然数不胜数,但最有名的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二种体系、三个代表作”。 一个中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容柏生成功研制了一套完善的运用计算机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全面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在广东省该领域的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套程序为当时我省结构计算中心及国内外许多兄弟单位做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的结构计算,对促进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推动、指导和直接参与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坚持结合生产进行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对提高设计院的设计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种体系 1983年,容柏生在国内首创新型的“巨型构架”结构体系。 容柏生注重在设计中总结、在传统中创新,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巨型构架”结构体系。这种新型结构体系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先设计一个巨型构架,然后在“大房”中建小房子。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大房”内大柱、大梁少,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快、布局非常灵活等优点。 后来容柏生首创提出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广泛应用。广州大部分30层左右的住宅都是用这种结构来建造的。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流行这种结构体系,重庆还编写了短肢剪力墙结构规程。 三个代表作 由容柏生大师亲自主持设计的工程不少,而且他的每一个代表作都是精品,都是当时的最高层建筑之一,每一个代表作品都攀升了一个新高度。广州海运局大楼(15层) 1972年,容柏生主持设计了广州海运局15层通讯大楼的结构设计工作。海运局大楼属于三级人防重点工程,设计计算非常复杂。当时,广州除了爱群大厦(14层),高层建筑少之又少,那时国内的高层建筑也不多,可供参考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资料根本找不到,而且计算工具落后,要准确地推算出15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数据,其难度可想而知。 执着而又敢于攀登高峰的容柏生并没有知难而退。他不停地探索计算方法,与同伴一起用手摇计算机将设计所需的各项数据“摇”了出来。他的方案上报到交通部后,顺利通过了专家的审查。 1,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38层) 1981年,当时已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的容柏生主持了深圳亚洲大酒店(现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设计工作。 这座38层、高114米、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Y型建筑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容柏生的过人胆识和超人的设计才华。他创造性地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构架结构体系,以三角形的核心筒与每翼尽端两个小筒体作为竖向支承,将高达114米的建筑分成6大层的钢筋混凝土巨框,使每个巨框都成为受力单元。这种形式的结构既极大地方便了建筑平面布置,可使六个单元同时施工,又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这种结构体系属国内首创,获得了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香格里拉酒店国际集团的高层在多次考察深圳的建筑物之后,一眼看中了这栋建筑物新颖的外形和特别的结构,收购了亚洲大酒店,并改名为香格里拉大酒店,这座外形新颖的五星级大酒店成了深圳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2,广东国际大厦(63层) 广东国际大厦是广州的骄傲,也是容柏生的骄傲。这幢摩天大楼就是由他在1985年主持设计的。 该建筑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物,共63层,高200米。它的外形呈削角矩形,犹如巨大的擎天柱,直插云霄,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一座63层的建筑来说,结构计算无疑是一大难题,如竖向荷载、风作用、地震作用、温度变化、内外筒竖向变形差、预应力张拉影响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容柏生一头扎进电脑房,计算完打印出来的电脑纸足有10多公斤重。 这幢大楼采用了筒中筒结构设计,即把一大一小两个“筒子”竖着放,呈回字形,内筒与外筒之间采用平板结构。按常规的做法,楼板需要布置梁或30cm的厚平板,但如果这样大楼就显得太重了。容柏生大胆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整个楼面没有梁,将楼板厚度降至22cm,结果不仅节省混凝土7000多立方米,而且每层争取到了更大的净高,在200米高的建筑物内做63个层高为3.1米的楼层现在都少见。 1989年,就在广东国际大厦封顶的当天,容柏生喜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他的作品攀升了一个新高度,他的人生也登上了一个新高峰。 成长篇:起伏跌荡的成长期 1930年容柏生出生于广州,父亲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官衔高至中将。 然而安逸的日子很快被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断,母亲带着几个子女在战乱中四处流离,后来主要在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生活。每到一地,母亲都将容柏生送到当地的学校读书,学习随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断断续续。直至抗战胜利后,一家人迁回广州,容柏生才开始念高中。 1949年,刚参加完高考,广州城解放了。由于父亲的特殊身份,容柏生随着家人逃到了澳门。在澳门得知已被广州名牌大学录取的消息,容柏生既兴奋又为难,为难的是父亲不同意他回广州上大学。因考虑到澳门没有条件好的综合性大学,容柏生还是坚持要回广州读书,父亲只好同意。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准容柏生念岭南大学。容柏生从小一直对机械感兴趣,在报考时,他同时报了中山大学机械系和岭南大学土木系,而且两个都考上了。当时的中山大学是比较进步的学校,游行示威等学潮活动较多,而岭南大学是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基本上不接触政治活动,学术氛围更为浓厚。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