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玩具网讯】“在森林深处一个隐秘的角落,有一个古老的木木村,村里有一棵巨大的老树,老树中住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昆虫精灵部落……” 在2012年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上,由云和木玩元素打造的52集国产动漫《木木村的淘气虫虫》,收获了芬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克罗地亚5个欧洲国家的播放权转让。 “前段时间,正根据每个国家的要求,对播放长度、内容进行剪辑和配音,本月就要交片。”《木木村的淘气虫虫》的幕后老板、浙江和信玩具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何彬说。 在“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县,初见何彬,一位帅气、自信、健谈、颇有眼界的年轻企业家。年仅34岁,却已与木制玩具结缘34年。原因很简单,他生于木玩世家,长于木玩世家。而说起云和木玩,便绕不开这个家族。 三个玩具开启一个时代 何彬的爷爷何寿祯,是现代中国木制玩具创始人,父亲何尚清、叔叔何玉林是中国木制玩具的领军人物。 响板、技巧球、陀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代表性木玩。云和木玩,由此起步,最终发展为“中国木制玩具城”。这一切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何寿祯。 何家,当时居住在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1972年,我爷爷是村办集体企业——赤石农机修理厂的厂长。修理厂主要做农具、修农具、做蓑衣,赚不了什么钱。一次,爷爷听说泰顺有人从上海接了一些做木玩的订单,想到云和林木资源丰富,也可做木玩。于是,就跑去上海讨订单。”这些陈年旧事,何彬耳熟能详。 花了四天三夜,何寿祯才到上海。他来到上海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成功说服对方并获得订单。该公司将要出口日本的三种木制玩具——响板、技巧球、陀螺的加工权给了他。这便是“云和木制玩具”的缘起。 带着订单,回到云和,何寿祯甭提多高兴。可高兴过后,麻烦来了——圆木工艺做不出。“现在看来,做一个圆形的木玩十分简单,可那时却困难重重。就圆木工艺,爷爷研究了一年,最后发明车木机,才算攻克难关。”何彬说。 1973年,第一批订单卖了4000元,当时无异于天文数字。尝到甜头的何寿祯,开始专门做木玩,农机修理厂也更名为“赤石玩具厂”。很快,县里又成立了多家玩具厂。 四合院、木料杂乱堆砌、三十四号工人,这是何彬儿时记忆中的玩具厂。“其实,爷爷辈的贡献,在于为云和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他说。 也许血液里流淌着木玩基因,1984年,才6岁的何彬在玩具房里,用木件、配料、胶水,搭出一辆积木车。有一天,父亲何尚清无意间发现了积木车,带到玩具厂改良后,还获得了当年的全省工艺美术奖。 采访中,他拿出这件宝贝木玩,绿色的火车头、纯木色的火车车厢、红色的火车轮。“这是80年代的玩具,比起上世纪70年代,工艺复杂了不少。” 十年砥砺奠定牢固地位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云和木玩,正在起步阶段。那么,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是云和木玩的跨越期。而这个跨越期,就是由何尚清等父辈完成的。 1992年,入仕途6年的何尚清,下海创办了云和县和信工艺厂,也就是今天和信集团的前身。在何彬眼里,父亲何尚清不仅“画直线不用尺子,画圆不用圆规”,还十分爱钻研。“印象中,他总在伏案工作,很少跟我们一起玩。”正是这样,何尚清在木制玩具行业,钻研出了很多革新性的贡献。 木制玩具的革新性机械设备——升降锯台,就是何尚清带领职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这台机器的发明,帮助木制玩具产业,实现了从纯手工制作到机械操作的飞跃。 何彬告诉记者,尽管父亲没学过设计,但通过自学摸索,设计了很多木玩机械,如用来挖空字母的字母块冲印、在玩具上刻字母的走台T丝映、切割各种弧线的绕锯等。 除了工艺革新,在何尚清的带领下,云和木玩离世界更近了一步。之前,云和木玩一直靠跟外贸公司合作,外贸公司接订单,然后交给云和的木玩企业制作。1994年,何尚清到当时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设立办事处,直接面向港台客户,是首家设立驻外办事处的云和木玩企业。 当年,和信工艺厂的木玩销售额就达到1500万元,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之后,何尚清在深圳、韶关投资办厂,生意越做越大。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因香港客户的破产,何尚清的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最困难时公司连米钱都发不出来。 “就在那半年里,父亲的头发全白了。看着家里遭受的这一切,心里十分难过。当时,我跟父亲说,回去吧。”何彬说。回云和后,何尚清开始二次创业,一切重新再来。好在,云和这片沃土,有着最适合木玩生长的元素。他们,重新站了起来。 “不管怎样,父辈们十年砥砺,在他们手上,云和木玩产业链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工艺做了好多次革新,最终,云和生产的木玩占全国的60%,世界的30%,成为全球知名的木制玩具基地。”说起父辈们的功绩,何彬由衷敬佩。 开拓创新大展木玩新天地 “2003年,我正式接班。那些年看着父辈艰苦创业,看着云和木玩成长壮大,可始终遗憾我们不是全球知名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只是代加工厂。”之前,何彬一直冷静旁观。现在,他要一展身手。 他的第一把火,就是搭上互联网,开拓新销售渠道。原因是,他发现通过网络,能直面欧美客户:“我直接到国外论坛上,发帖推介‘和信’。这样,欧美客户甚至一个EMAIL就能联系上,而且能直面消费者。”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