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林风眠:世界可曾真识君

林风眠:世界可曾真识君

时间:2013-05-31 13:55来源:西部书画名家网 作者:凡子
林风眠的作品走在了时间的前面,一直都被人置疑,也被批判,或被忽略。不过时间真的是最好的上师,慢慢教导人们认识世界,洞察无明,看见艺术。

 
林风眠 梨树花开与小鸟 69×70cm
 
  凡子/文
 
  于我个人的角度,照我个人的道理,执笔欲写林风眠(1900-1991),我以为我会喜形于色。
 
  民国美术与中国的近现代艺术,那里面许多的人,虽不如古代画家们离得遥远,原先却都只是一个概念上的“知”。如不深究,不逐个深入熟悉,便都身影模糊。甚至如朱沅芷那样曾毫不知晓的艺术家,都有。
 
  比起这一众史料稀少或要重新厘清来龙去脉的画家们,面对林风眠时,心中难免不产生欣欣然的富足感。
 
  艺术年表脉络清晰详尽;存世画作量多而美;各家评述与论文专著随时可读;不同时代版本的画册应有尽有。有机构专门研究他的作品与思想;他倜傥青年时任职院长与倾付心血的杭州国立艺专,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至今屹立西子湖畔,早已是无数莘莘艺术学子梦想考入的一等美术学院。
 
  他出生与曾居住过的地方,亦已保存为林风眠故居或纪念馆。所以即使是在民间,未曾听闻过林风眠名字的人,可算是少而又少了。这现世对他的拥戴,这极其丰厚的背景史实,当充实了我的笔头,充实着我对他的认知。
 
  只不过,那以为要来的喜悦之念,在我独自面对林风眠时,却并没有在心头洋溢过。
 
  在天分上,林风眠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艺术而存在的。
 
  我想每一个不同的个人,一定都是为着他自己的那份天资而来,只是有人极快地发现了自己的秘密,有人一辈子始终不知。
 
  林风眠是很早便自知自己秘密的那种人,当他与作石匠的爷爷去山上打石头、做墓碑、雕花纹,或在灯下画《芥子园画谱》时,他确切地知道,线条的美对自己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等到他去省立中学读书时,他的美术课老师梁伯聪也看到了他的天分,出手就给林风眠的画打高分,谦虚地说林风眠比他画得还要好。
 
  林风眠不仅画好,对古典诗词也极其偏好,十六七岁的少年,通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及唐诗宋词,又自发地与好友林文铮一起组建诗社,在学习玩耍之余,好继续探讨他们热爱的诗词歌赋。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民国初年,民风活跃,对外久闭的国门打开一条门缝。那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旨组办得有一个勤工俭学会,提倡与支持年轻人出国见识世界。当林风眠从同窗好友林文铮处获知有机会去法国读书时,便毫不犹豫与林文铮等大批青年一起,从上海前往巴黎,做勤工俭学的学子去了。此年的林风眠,是在他青春年华的十九岁。
 
  当时信仰共产主义的英俊青年周恩来,于林风眠到达法国的次年,也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道路,二人在巴黎相识并成了朋友。只是,他们一个是为了美的艺术而去,一个是为了追求信仰的乌托邦主义而去。
 
  林风眠去法国之前,已从老师梁伯聪(1871-1945)那里得到较好的思想与美学启蒙,事实上,他去艺术之都巴黎学习的念头,最初也是梁伯聪在他心里播下的种子,开放的留学之风,正好成全了他的梦想。
 
  为了急切了解眼前这个多彩的艺术世界,林风眠一到巴黎便苦攻法语,不久即考上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及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之后尚与数位中国同学一道,受同乡熊君锐的邀请,游学德国近一年。
 
  他总共在法国学习了五年,这五年,他吸收的营养与得到的见识,他从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中所受到的影响,他在看到印象派、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所受到的震撼,以及他在法国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拥有了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眼光上,都决定了他一生艺术思考与实践的大走向。
 
  看林风眠年轻时的照片,会发现那是一付“敏者相、不可隐”的后生可畏的容貌,眉宇间虽锁了一点小小的忧伤,却五官出挑,面善而眼神炯炯,竟是非常好看的青年。其神情尤其坚毅,是一付打定了主意要怀疑世界、不轻易与之言和的姿态。
 
  确实,二十五岁左右的林风眠,思想上的艺术人生框架已理性地构建完成。通过观望欧洲的现代艺术,与自己创作的作品数次参加展览获得的肯定,他更加了解了自己身上那个令他受用的小秘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当时与他交好的周恩来,曾劝说他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过林风眠信仰的是艺术,不是政治上的某个主义,所以他拒绝了。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