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当此有为身·人杰的自我修养》连载3

《当此有为身·人杰的自我修养》连载3

时间:2025-01-17 08:29来源:中外网 作者:韩明哲
《当此有为身·人杰的自我修养》连载3。

  第一章:勋业之著——南征北战勇无敌

  本书之中,全部案例分析和战例解析都取自三人。

  此三人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按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的军衔高低排名,元帅、大将、上将各选取一人,分别是彭德怀元帅、粟裕大将、邓华上将。

  之所以如此择人举例,是因为此三人历史地位比较特殊。彭德怀作为志愿军的主将领兵入朝,是党史军史之中第一位统帅大兵团出国作战并战胜外军联军的人,也是十大开国元帅之中唯一可降格专称“大将军”的人。粟裕作为备战攻台的主将坐镇台海,是毛主席在党的中央全会上钦点的第一位指挥大兵团专备解放台湾之战的人,也是十位开国大将之中唯一可升格称“总”的人。邓华作为跨海之战的主将解放海南岛,是我军第一位兼具“指挥登陆和抗登陆战役”实战经验的兵团司令员,也是我军第一位领兵夺占大型岛屿的兵团正职司令员,还是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之中唯一直接指挥超过120万人规模作战部队的人。

  此三人无疑是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之中的翘楚,是我军最善于指挥大兵团打大胜仗的将帅楷模。

  此三人无疑是洽合“三个主题词”的历史典范,其倾心随党、躬身入局、战绩卓群的勋业永存。

  此三人的革命精神、品格修养、指挥艺术,无疑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在改天换地的革命战局中,由人民军队最善战将领之认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精华之部分相熔铸而成的瑰宝,即使暂被微尘所覆而不为广知,但却必将于未来在国家有难、人民逢凶时再次绽放耀眼光芒!
 

  一、旷世人杰——为国为民指控大兵团打赢大决战
 

  晚清以降,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长期直面两项艰巨任务:一是反抗列强压迫,二是实现国家统一,亦可简称为“抗强”和“统一”。时至今日,“抗强”和“统一”两道历史必答题仍横亘在前,以待当今国人解答。显然,彭德怀、粟裕、邓华用战绩试解了这两大历史命题,虽有力推进了历史进程,但并未彻底完成任务。所以,当今国人欲继续担当此两项棘手重任,无论如何都要借鉴前辈思路、明了前辈的抉择

  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文件上签名时,心中念念不忘:先例既开,来日方长。彭德怀指挥志愿军打赢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启了新中国抗强和统一的实战“先例”,用绝对胜利为“来日”中国人应历史之试、解必答之题提供了参考模板。

  1.彭德怀元帅——一人生涯,半部军史

  彭德怀是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大兵团打出国门、入朝作战,一举击败了外军联军,打赢了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在与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对等作战中,无可争议地夺取了最终胜利,晚清以降萦绕在中华民族头顶上的羸弱颓败之气被志愿军将士一扫而空。

  抚今追昔,1949年新中国虽已举行了开国大典,毛主席也发表了开国宣言,但新国家的总体安全态势尚不乐观,西藏、云贵、海南、台湾等地并没有彻底解放,反动势力勾结帝国主义军事强国仍欲卷土重来。故开国不代表立国,开得了国也不代表立得稳国。直至彭德怀将毛主席的开国宣言扎扎实实地转化为过硬战绩,“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统帅志愿军在朝鲜半岛坚决挫灭美军凶锋,平服震慑各方蠢动势力,新中国才算稳稳地立住脚跟,完成了由开国向立国的伟大质变。

  抗美援朝之战后,彭德怀豪情万丈,向全世界迸发了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的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彭德怀是伟大的民族英雄——自1878年清军名将左宗棠指挥“收复新疆、威震沙俄”之战后,75年来唯有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在外国领土上击败外军联军,仅凭此一项军事壮举,彭德怀已堪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战将战功第一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人民共和国共同敬仰怀念的国家英雄。志愿军是伟大的人民军队——自1593年明朝军队“横扫半岛、光复三都”,彻底粉碎日本权臣丰臣秀吉的侵略野心后,357年来唯有志愿军连续解放朝鲜半岛北部首府平壤和南部首府汉城,彻底挫灭美军名将麦克阿瑟的狂妄野心,志愿军将士雄赳气昂的精神特质、保家卫国的战斗英姿、屡克强敌的辉煌战绩冠绝古今。

  朱德曾真情评价彭德怀“艰苦卓绝,谁也比不上他”。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在烽火前线指挥过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山头”部队,打赢了许多经典大仗和硬仗,挫败了许多敌军“名将和名帅”,此项履历党内罕见、军内罕有极其特殊。

  彭德怀在土地革命时期相继担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军团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等重要职务,指挥红军部队从井冈山一路血战到陕北;在抗日战争时期相继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全面肩负起直接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重任;在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勇挑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担,直接指挥了解放大西北的系列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临危受命、勇挫强敌,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出了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和平环境。

  彭德怀在土地革命时期指挥的红一方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115师即山东军区部队、晋察冀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由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联合改编而成的129师即晋冀鲁豫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第二野战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由红二方面军改编而成的120师即晋绥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第一野战军。红军时期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第三野战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三野战军部队陆续入朝参战,是彭德怀直接指挥的重要力量。

  彭德怀在1930年的长沙之战中,率八千之众击败三万之敌,一鼓作气夺占长沙城,创造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克省会城市的唯一战例;在1933年的江西草台岗之战中,亲临前线督战,率红三军团第1师歼灭国军将领陈诚的起家部队国军11师大部,该部残余后发展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在1933年的福建芹山之战中,以硬碰硬、以强克强,率东方军红5师第13团全歼号称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挺锴手中最精锐、最有战斗力、从未打过败仗的336团,创造了在运动战中以一个团兵力消灭一个团兵力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百团大战,有力提振了华北军民抗战士气,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迫日军第五任华北敌酋多田骏黯然回国并转入预备役;在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指挥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歼灭国军将领胡宗南部“天下第一军”;在抗美援朝之战中,以非凡胆略和指挥艺术统帅志愿军打出国威军威,迫美军名将麦克阿瑟黯然离职,迫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败退数百里。

  彭德怀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力挽狂澜,其军旅生涯之功绩仅凭具象的赞誉之词已不能详尽表述,唯有毛主席亲赋之诗才能生动形象地还原其本色本真,“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主席以这样直接的、客观的、热烈的文学赞誉评价我军高级指挥员,在党史军史中唯此一例,足见彭德怀历史地位之殊绝。彭德怀见此诗后,谦逊地将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更显我军杰出军事统帅光明磊落、居功不傲的高洁情操。

  2.粟裕大将——只对行使作战指挥权争胜充满兴趣

  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前后,指挥大兵团连克黄埔战将、连下华东名城。于孟良崮战役歼灭张灵甫、莱芜战役俘获李仙洲、济南战役活捉王耀武、淮海战役俘虏杜聿明和黄维并击毙邱清泉。

  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略决战之中,淮海战役是唯一一次在我军战场总兵力小于敌军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决战,粟裕凭高超的军事指导艺术展现了组织大兵团作战的卓越军事才华,直接指挥华野三十余万大军,歼灭国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所,4个兵团,1个绥靖区,18个军,共44万余人,为彻底肃清长江以北的国军主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毛主席表扬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朱德点评粟裕,“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楷模,他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刘伯承称赞粟裕,“智勇深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陈毅夸奖粟裕,“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我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十个就差不多了”。

  毛主席识人择将最是英明,新中国建国后两遇重大战事,皆钦点粟裕出战。第一次是解放台湾之战,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亲自宣布“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第二次是抗美援朝之战,中央军委决定“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有难时思良将,毛主席命令粟裕挂帅经略台海、坐镇东北是对粟裕军事才华的最大肯定,是对粟裕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的最大倚重。

  粟裕是解放军战将序列中最特殊的存在——最能打的战将虽未必是粟裕,但评最能打的战将中必定要有粟裕。战场之上,粟裕化身“一代战神”威风凛凛,打得国军群雄束手、兢兢战战;战场之外,粟裕自称“沧海一粟”不矜不伐,从未与袍泽争名夺利、争功抢位。显然,粟裕是“功成不必在我”及“功成必定有我”相互统一、相互辉映的战将楷模,其职业生涯完全可用一句话来概括——粟裕只对行使作战指挥权争胜充满兴趣。

  3.邓华上将——南征北战勇无敌

  邓华于1950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于1950年10月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于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于1953年7月继彭德怀之后正式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年多的时间内四次出任要职、担当重任,可见其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之强,已获的中央军委的高度认可。

  邓华先是在“无跨海攻占大型岛屿经验、少机械化航渡运载工具”的急难险恶态势下,于朝鲜战争爆发前指挥12万余将士(渡海登岛兵团及琼崖纵队)打赢了海南岛战役,解除了海南岛可能台湾化的高危战略风险。尔后,邓华以志愿军副帅身份出国作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退至北纬三十八度线附近,一举扭转半岛战局、奠定中朝胜利之基;邓华接替彭德怀职务后,主持志愿军全面工作一年零一个月,指挥志愿军打赢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大量歼敌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捍卫新中国的人民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主席信任邓华,称邓华为“军中秀才”,委派邓华指挥朝鲜半岛西海岸抗登陆作战时说“你去了,我放心”;四野主官一致认为邓华能打,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向中央军委建议临阵换将,调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任第13兵团(中央军委战略机动兵团)司令员;彭德怀倚重邓华,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些好主意,是个好帮手”,“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人民日报、新华社在《永远的丰碑》中客观评价邓华“南征北战勇无敌”;中央军委于《邓华同志悼词》中盖棺定论,认定邓华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

  邓华军事生涯的独秀之处在于——是四野组建时首任4个兵团司令员之中唯一从军长越级晋升的;是我军唯一具有“跨海攻占大型岛屿”实战经验的兵团正职司令员;是我军唯一具有“登陆、抗登陆战役”实战经验的兵团正职司令员;是我军唯一直接指挥过超过120万人规模作战部队的开国上将;是我军首位系统总结同美军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是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最多的志愿军首长。

  回溯邓华光彩夺目的军事能力,始于优秀的政工干部,显于卓越的军事指挥,在战时深得中央军委、志愿军、四野军政首长的信任倚重,在毛主席、彭德怀、四野主官的培养和调教之下,其军事指导艺术兼具各家之长,稳健而不失进取、勇猛而不失睿智、持重而不失犀利,指挥部队从“白山黑水”一路打到“天涯海角”,继以志愿军副帅之英姿统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开国上将之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翘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战将序列之中冉冉上升的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新星。
 

  二、国之瑰宝——指控大兵团打胜仗的血凝绝艺
 

  屡建奇勋的人杰虽性格不一,或刚正不阿、或淡然无争、或老成持重,但必具远超越常人的认知。

  这是因为,打仗是要死人的,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死不能复生,所以用无数烈士生命换来的军事经验是国之瑰宝,其中指挥大兵团打赢大决战的司令员之经验心得,无疑是瑰宝之中的瑰宝、明珠之中的明珠,“大兵团司令员”的军事认知是血凝绝艺!

  所谓大兵团作战,泛指打要素量大(“战争三要素”将于第七章之中详解)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性战役。大兵团作战对指挥员的要求极高,至少需要具备四种军事能力:一是统筹海量战争要素之能力,二是指控复杂作战体系之能力,三是把握战役矛盾运动规律之能力,四是运用战争的根本性制胜机理之能力。概括成一句话——大兵团指挥员应善于驾驭大团队、运用大体系破解生死大问题。

  古语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兵团指挥员的经验心得无比珍贵,于国家而言至关重要。

  追忆往昔,彭德怀、粟裕、邓华在国有难时不畏强敌、敢争胜利。抗美援朝之战前,彭德怀没有打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指挥经验,但打则打之、胜则胜矣。解放台湾之战前,粟裕没有必胜美蒋联军、收复宝岛的绝对把握,但仍以军事指挥员的高度责任心不厌繁琐、运筹演谋,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奇袭奏奇效”的战役战法。解放海南岛之战前,邓华没有跨海攻占大型岛屿的指挥经验,但领兵渡琼州海峡气势如虹、攻“伯陵防线”势如破竹,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配合机帆船成功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经典战例。

  聚焦当下,中华民族“抗强”和“统一”两大历史任务并无本质变化、尚未彻底完成,霸权国家寻求与我进行全方位博弈较量的程度愈发激烈,中华民族实现地理版图完全统一的夙愿愈发迫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宿敌不变、任务不变共同决定了——第一位击败美军的元帅,第一位备战攻台的大将,第一位解放大型岛屿的上将在“抗美、谋台、收岛”过程中所展现的深刻考量、所遗留的历史经验,是未来彻底实现“抗强”和“统一”之宝钥,亟待别有襟怀者精研细究。

  可以试想,假如彭德怀、粟裕、邓华复生于当世,将“抗美、谋台、收岛”筹谋决断过程中的肺腑考量一一详解剖析,则当今中国必定有后起之秀因领悟要义真知而青出于蓝,成长为大国战将并坐镇前沿,中国将不惧任何霸权国家再来叩门叫阵。

  万幸的是,三人皆有文章、电文传于后世,文章之理所承载的思想及文字之意所凝结的思维,是人民军队中最优秀的大兵团司令员留给当今国人的丰厚遗泽,静待别有襟怀者继承发扬。须知,晚辈唯有站在长辈肩上再接再厉,后生唯有借鉴先贤经验前赴后继,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传承“前辈能胜我辈亦能胜、旧贼可灭今贼亦可灭”民族魂脉。

  三人给予当今国人的自信在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精华部分,军事传统、韵律节奏皆独秀于世界军队之林,且具备丰富的大兵团胜战经验,只要把毛泽东、彭德怀、粟裕、邓华等元戎的军事思想、思维方法搞明白了并学透彻了,再关照先进的科技力量,就完全能够再同强敌一较高下,中华民族必能实现地理版图大一统!
 

  三、干事创业——效仿三人将人的禀赋发挥到极
 

  纵览古今,人类善取万事万物万法为战争所用,故错综复杂、精彩绝伦的战争实践最能展现名将的极致禀赋。反之,

  名将的极致禀赋亦可视为其解决生死问题的根本能力、排除人间万难的绝对实力,这是由战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战争包罗万象,人类一切思想思维、理论理念都可为战争所取用,故战争是人类社会最综合全面的学科;战争恒动常新,人类一切前沿技术、研究成果都可为战争所吞吐,故战争是人类社会最生机勃发的领域;战争客观公正,人类一切上限下限、天赋本真都可为战争所检验,故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持正不阿的测试;战争辩证统一,人类一切奇正之招、虚实之法都可为战争所扬弃,故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推崇谋略的艺术;战争冷酷无情,人类一切美好夙愿、温馨家园都可为战争所摧毁,故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恐怖残忍的梦魇;战争波澜壮阔,人类一切辉煌盛世、黄金时代都可为战争所开启,故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气势磅礴的伟力。

  彭德怀、粟裕、邓华久经战争洗礼,作为在战争中彰显了极致禀赋的将帅,尽展“人之优长”和“人之光辉”,可谓在“人”这一字上下足了功夫:

  三人深怀英雄气概,纵使直面穷凶极恶的敌寇,也要为国为民上阵斗上一斗,饱经枪林弹雨、刀尖烽火洗炼的人,还畏怕什么?三人敢吃大苦、能耐大劳,纵使身处极端困难的逆境或败境之中,也要带领部队拼上一拼,从居无常所、食无常饱、衣无常暖的征途中走出的人,还退缩什么?三人知感恩、重情义,长期生活在生死与共、患难相交的战斗团队里,最知道什么是集体主义、战友之情,在战场上可以将生命托付给同志的人,还计较什么?

  然战将不从地涌,名帅不自天生。任何人都无法预判——彭德怀能从一名放牛娃、煤窑工,成长为“横刀立马、智勇双全”的共和国元帅;粟裕能从一名立志当剑侠、闹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成长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开国大将之首;邓华能从一名辍学少年、教会学生,成长为“稳健控局、善于总结”的兵团司令员。但当今国人却都能借鉴——从三人自我设计与强国实践相统一、个人抱负与时代主题相适配的成才之道中,汲取灵感、思想和招法为自己所用。

  实际上,在革命战争年代,三人虽风格迥异、各绽异彩,但三人所展现的军事指导艺术却颇有相似之处,即“善用体系解决棘手问题”的根本能力较为一致。当下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多明此要义,如退役军官任正非创建华为集团驰骋商海,常人如能略通一二要略,亦能结合眼前具体情况,有章法地活用现有资源,把事情做好做成。

  综上所述,本书的主旨可以概括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时、势、事的边界条件限制,当今国人在直面“党的领导、大变局、干事创业”三个主题词时,于公于私都要敬畏历史、敬重元勋,有意识地效仿三位人杰品行,以期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个人抱负。
 


 

  坐而论道不如闻鸡起舞,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接下来,本书将结合三位元勋的真实事迹及战例,详细探讨当今国人的实践之道。

  作者简介:一星如月,曾任作战部队连、营主官和科研单位主官,先后在部队TOP1院校和TOP1科研机构研究战争、琢磨打仗,荣立二、三等功各1次。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