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24年第二场《群书治要》讲习会纪要
邢梦潺
2024年6月22—23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国家体育馆·新闻发布厅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群书治要》公益讲习会。《群书治要》作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经典,越来越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君子以朋友讲习”,本次《群书治要》讲习会本着与志同道合者共学、弘传中华经典的初心,旨在从古圣先贤传承上千年的文明瑰宝中汲取修、齐、治、平的智慧与经验,意在成就日新之德,进而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而勇毅前行。
本次主讲嘉宾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余莉;副主任、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秦芳博士;副主任、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聂菲璘;副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伦理学博士罗嘉羽;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崔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伦理学博士刘震寰;讲习会由副主任、国家开放大学教师葛斯青博士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刘懿霄硕士主持。
(周琦璇拍摄)
出席本次讲习会的领导和嘉宾包括: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秘书长吴立菊;国家体育馆董事长杨林萍女士;北京云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海龙、王晓杰贤伉俪;北京芝麻花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小所、总经理韩志伟;河北鑫华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树军;北京和谐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著名歌唱家廖莎;北京孝廉明德文化中心负责人张伟、张晓东;青海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理事郭生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谭英;《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成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申静思、张超、邢梦潺、刘震寰、邓超然,以及李红姗老师、熊雅昭老师等。本次讲习会还吸引了社会各界贤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共计200余人。
(郭海鹏拍摄)
专题讲习环节,刘余莉教授以《注重家教,涵养家风》为题作精彩报告。她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即变化人的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并且始从胎教,贯穿人的一生,直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祭祀祖先的目的是为了宣讲祖德、传承家风,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她强调,“圣人不耻身之贱,恶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读书人应该秉持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教诲,在把经典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圣贤教诲,体会到“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她指出,举办讲习会的目的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但开风气不为师”,倡导深入讲习圣贤经典。要使家业家风家道代代相传的关键就在于虚心汲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教智慧,将孩子培养成圣贤君子。
(郭海鹏拍摄)
秦芳副教授以《从<群书治要·周易>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题作了专题讲习。她通过梳理《群书治要·周易》的成书过程及历史地位,介绍了《周易》的深刻意蕴和不朽价值。她认为,易的深意不在于预测,而在于指导人们去认识宇宙人生真相,恢复一体德性。《群书治要》将《周易》作为“昭德塞违,劝善惩恶”的判断标准,指导人们通过效法天地,修养自身乾坤之德。人只要认识到乾坤之德是与天地合同的人性本然面目,就可以不断开发自身德性光明,与天地交相呼应,进而成为自强如天、厚德如地的圣贤君子。她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至今日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丰富提供源头活水。她相信,通过学习《群书治要》,每个中国人都能回归一体大道,并且立身行道,凭借自身乾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强盛、天下太平。
(郭海鹏拍摄)
罗嘉羽博士分享的题目为《传统文化与心理调适》。她从心理调适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心理失衡的原因,指出引起心理失衡的原因、痛苦的根源皆在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应当通过圣贤经典的学习,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淡化欲望、明心见性,不断闲邪存诚、淡化我执,方能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解决人生的迷惑,让自己和他人觉悟,从而能在纷繁世事中保持一颗宽广、宁静、柔和的心,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进而改造命运、转变挫折、转化境界,最终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郭海鹏拍摄)
崔欣老师以《孝,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为题进行汇报。她通过“孝,是我们的需要;孝,是人生的必修课;如何才能修好这门课”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拥有事业有成、家庭兴旺、身心健康的幸福人生的前提,必须培植德行的根本——孝道。孝作为人人本具的性德,揭示了宇宙万物一体的真相,通过行孝,可以开显圆满性德,进一步论述了孝道的践行是人生的第一课、是一堂不能迟到的课,更是一生的必修课。那么,孝子应该从“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等方面尽孝,还要做到“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孝道圆满含涉了君臣之道、夫妻之道、兄弟之道和朋友之道。所以,孝道的圆满即是人生的圆满。
(郭海鹏拍摄)
刘震寰博士汇报的题目是《传统文化中的积善之方》。他从行善的重要性、善行的辨析、行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的心态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他认为,积德行善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和“一体之仁”的价值追求,是循“道”而行的实践,通过修养德行,能够彰显自性明德、改善天命气运,进而兴家旺族、富民强国。他认为,行善不能仅仅停留在善的行为上,只有心存善念、真心利他、心念恭敬、竭尽所能、不求回报,并且主动导正向善、引领社会风气,才是真正的行善积德。他介绍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敬重尊长、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爱惜物命10个方面行善之法,并认为,行善过程中要保持感恩心、忍耐心、永恒心,方能克服其中的障碍和挫折,坚持行善、积善成德,求得善行功德的圆满。
(郭海鹏拍摄)
聂菲璘博士以《读书志在圣贤》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周易·蒙卦》中蕴含的丰富教育智慧。她认为,学生应当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和奋发之心来求教具有高明之德的老师,遵循“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学习方法,在人伦日用中学做圣贤,从而回归纯净纯善的自性明德。老师应当用圣贤经典中所承载的正道来启蒙、教育学生希圣希贤、仰慕效法圣人。学习圣贤经典,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德行修养,教人如何安身立命,更能够引导人循道而行,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利国利民的事业。她认为,除了圣贤经典,所有礼乐文章、艺术形式都应当引导人们向善好德,明了人伦大道,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进而变化人的气质,达到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恭敬是学习圣贤经典应有的态度,是个人修学能否成就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承传的关键。最后,她提出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圣贤经典,争做圣贤君子、实现民族复兴。
专题讲习结束后,北京和谐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著名歌唱家廖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申静思,北京芝麻花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小所先生等结合自身的修学体会,做了精彩交流分享,增进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近年来,刘余莉教授带领的《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群书治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进行深入研究挖掘,通过专题授课、公益讲座、出版专著和普及读物、利用各类新媒体免费推广等形式,使经典里的文字活起来,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不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丰富提供源头活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