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有条三汊河, 因辽河、浑河、太子河
汇聚成如叉似戟状而得名。
三汊河之下为大辽河, 束三股成一流的大辽河 总河段长95公里, 沿途流经盘锦 古城子、东风、西安、平安、 田庄台、高家、荣兴等乡镇, 在辽滨注入渤海辽东湾。
恩格斯说过: “……文明沿着海岸、顺着江河传播开来”。许多著名的大河东构西折顺流而下,不断地在其拐点或河海对接处留下一个个清晰的印迹——必留三角洲积扇,或造一港。如大辽河段的下口子、田庄台、辽滨,几布渡头,展布着她吐纳、辐射与交流的河海对接功能。 自汉以降,中原王朝对不顺从的少数民族、辽东地方政权、豪强势力进行了多次征讨,一场场、一幕幕在大河处轮番上演。如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明帝遣太尉司马懿领兵征讨公孙渊,船队是由山东登州渡海至牧羊城(今旅顺)沿海而行至大辽河口,上溯至三汊河再转入太子河,直达襄平( 辽阳)城下,斩渊父子于梁水(今太子河)之上。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派10万大军镇守辽东,其军粮与军用物资的运输也经过上述路线至辽东都司治所——辽阳,最多时一年运至70多万石。彼时,大辽河水面上,可谓轴舻相衔,日过千帆。
大辽河流经西安下口子一带,不仅上游下来翻滚泥沙沉落下来,倒灌的海潮也因距远,势头有所减弱,大河成“屈曲盘旋、三回五度”形状,适合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贴近。 在此,曾发现过汉陶罐和跨代的汉五铢钱、大唐通宝、正隆(元代)元宝等货币,还有石网坠,当是很早就有了人类的渔樵耕猎活动。据董辉等人编篡的《西安记忆》载,大辽河最古老的渡口,是下口子的官摆渡,当时舟楫如梭,商贾云集。先后建起4座庙宇,以小亮沟有顺河寺关帝庙香火最盛,集市贸易很活跃。
大辽河流到田庄台,河貌更呈奇特。自北而来,在曹菜甩过一个大弯后,河面异宽,而奔去的荣兴方向水流狭窄了起来,符合“大来小收”的堪舆标准,在此形成自然码头不下十数处:有官码头、二官跳、天光跳油粮杂货码头、东河沿木材煤碳码头、一面街、保灵寺蔬菜码头、万金永苇码头、曹家湾、保灵寺渡行人渡口和一些临时装卸的码头。 八华里沿岸,日无空闲泊位,成为东三省内河航运最大的通商口岸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南方出产的绸缎布匹、茶叶和瓷器,都要通过田庄台销往东北各地,而东北所产的大豆、木材、皮毛,在这里经水路转运,销往江浙沿海一带。
在田庄台水道兴盛过后,大辽河终于流到了入海口——没沟营子(营口旧称),这里河道顺直,水域宽阔,成了新的天然的河口与海洋对接港。在河南岸的营口港成为当时东北最为繁盛的海港前后,河北岸的辽滨河海联运也随之兴旺起来,相继建起华商大杨公司、英商亚细亚公司、美商美孚公司3个码头。 “民国初期,有人利用沟营铁路的有利条件,兴建营口河北站码头,护岸长270米,可停泊4000吨船舶,成为辽河口处的重要港口。”
老盘锦人都还记得辽滨有一支航行在辽东湾顶部海域的航运大队。这支船队有10多只长约33米、宽8米、载重达80吨的运苇驳船,担负着把辽滨、赵圈河、东郭、羊圈子四大苇场15-16万吨造纸用苇运输到营口造纸厂码头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中期,盘锦市根据当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需要,在辽滨建起油品和杂货码头4座,可进出3000吨级油轮,全年总吞吐量83万吨。
当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如浩荡东风吹来,盘锦市实现经济转型,于2005年12月5日成立了盘锦辽滨经济开发新区,实施盘锦大港建设规划。“盘满欧”集装箱国际班列于2015年10月正式开通,2017年,“盘蒙欧”集装箱班列正式双线运营。 新区已成为“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国际大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盘锦港一类口岸对外开放于2016年9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和保税物流中心已封关运营。
2019年3月14日,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一次性通过海关总署验收。2019年,盘锦港完成吞吐量4700万吨,同比增长15%。盘锦港正向着打造成一流的现代化强港阔步前行! 作者简介:刘长青,大洼二界沟人,曾任盘锦日报文艺部主任,现任盘锦市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浊海》(上下二部);散文集《水陆边缘》;评论集《当代流行歌曲一百首赏析》;地域文学专著《滩海情》;地域文化专著《盘锦万象》(与他人合作)。有多篇的文学作品在省内、国内报刊上发表并获奖。 (编辑:红云) |